-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中学联考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择(共7小题: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伽利略B.牛顿C.亚里士多德D.爱因斯坦2.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末、第2s末、第3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和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的位移之比分别为()A.v1:v2:v3=1:2:3,x1:x2:x3=1:2:3B.v1:v2:v3=1:3:5,x1:x2:x3=1:4:9C.v1:v2:v3=1:2:3,x1:x2:x3=1:3:5D.v1:v2:v3=1::,x1:x2:x3=1::3.关于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移变化快慢的物理量C.加速度增大时,速度一定增大D.物体具有向东的加速度,而速度的方向可能向西4.甲、乙两辆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内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内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5.一辆汽车在4s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为2m/s,末速为10m/s,在这段时间内()A.汽车的速度变化量为12m/sB.汽车的加速度为8m/s2C.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m/sD.汽车的位移为2m6.如图所示,杯子落到水平桌面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F1就是杯子的重力B.力F1和力F2是一对平衡力C.力F1是由杯子发生形变产生的D.力F1的大小大于力F2的大小7.如图,一个球形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B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A点的弹力B.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C.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二、多选择(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正确,部分选对2分,选错不得分)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为地球质量大,所以一定不能看做质点B.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做质点C.研究奥运会比赛中乒乓球的运动时,不能把乒乓球看成质点D.比赛中的体操运动员不能被看成质点9.A、B两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向某方向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由图象可知()A.在0~t1时间内B运动比快AB.在0~t1时间内A的速度变化比B快C.在t2时刻B追上AD.在0~t2时间内,A的位移比B大,且在t2时刻A、B间距离最大10.如图所示,表面粗糙的固定斜面顶端安有滑轮,两物块P、Q用轻绳连接并跨过滑轮(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P悬于空中,Q放在斜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当用水平向左的恒力推Q时,P、Q仍静止不动,则()A.Q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变小B.Q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变大C.轻绳上拉力一定变小D.轻绳上拉力一定不变11.如图所示,人重600N,木板重400N,人与木板、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皆为0.2,现在人用水平力拉绳,使他与木块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人拉绳的力是200NB.人拉绳的力是100NC.人的脚给木块摩擦力向右D.人的脚给木块摩擦力向左12.为了测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就可以算出楼房的高度()A.石块下落到地面的总时间B.石块落地前的瞬时速度C.石块落地前最后一秒的位移D.石块通过最后一米位移的时间三、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13.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三个物块A、B、C用劲度系数完全相同的三个弹簧1、2、3依次连接着处于静止状态,A、B在水平桌面上,C绕过定滑轮悬挂在桌面外,此时弹簧1、2、3的伸长量分别为0、2cm、3cm,已知C的质量为mC=3kg,(取g=10m/s2)则:(1)弹簧2的弹力大小为;(2)此时物块A所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