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二中醴陵四中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两校联考高一年级历史科考试卷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列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今天我们经常在公路上看到有这样的车牌晋A……”“鲁A……”,这与我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有关系()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宗法制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家领导人反复强调深化改革,勇于创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统一度量衡D.首创郡县制度4、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的原因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吏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5、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这反映出汉初统治者()A、觉得秦朝的礼仪太严格、太复杂而废除B、要求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C、支持儒学取得了独尊地位D、与群臣共治共享天下6“”“”、秦朝三公之下设九卿,为执行机构:奉常,负责宗教仪礼;郎中令,掌宫殿掖门户;卫尉,掌宫门卫屯兵;太仆,掌舆马;宗正,掌皇族事务;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少府,掌山林川泽之税与官营手工业,以供给皇室;治粟内史,掌国家财政收支;廷尉,掌刑法。而唐朝尚书省属有六尚书:一曰吏部,二曰户部,三曰礼部,四曰兵部,五曰刑部,六曰工部。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A、君主专制不断加强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唐朝中央机构更加精简D、官僚体制走向成熟7、唐朝的一个皇帝想要表示自己对母后的孝心,打算给他母后建一座阁楼。付诸实施要经过下列哪一种程序:()A——————、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B——————、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礼部C——————、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D——————、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工部8“”、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轻则纪律处分,重则罢官免职;另一条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D.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9、1067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北宋设置这一官职:()A、有利于王安石展开变法B、分割了宰相的军权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10“”“”、元史载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这里的内是指:()A、大都周围的河北、山西、山东B、蒙古汗国初建时的斡难河一带C、女真部落活动的东北地区D、淮水以南原南宋统治区11……、殿阁学士,明创制,以五品备顾问,而特简升六部。张居正通识时变,勇于任事。神宗初政,起衰振隳,不可谓非干济才。而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这反映出A、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B、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C、内阁权力很大,首辅近似于宰相D、内阁官员权力不断增加,威胁到皇权12“”、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悖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朝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1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4、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