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红细胞检验的临第八章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床应用邵泽伟副教授邵泽伟副教授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教研室教研室第三节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第三节铁代谢障碍性贫血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铁的代谢•铁是人体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也是肌红蛋白、细胞呼吸酶(如细胞色素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组成成分,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一)铁的分布•人体大部分铁分布在血红蛋白中,少量存在于肌红蛋白中,各种酶和血浆中的游离铁仅占极小部分。•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和肠粘膜等处。•贮存铁的多少,因各人的情况不同差别较大。•体内铁的分布铁存在的部位铁含量(mg)约占全身铁的比率(%)血红蛋白200062.1储存铁(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100031.0肌红蛋白铁1304.0易变池铁802.5组织铁80.3转运铁40.1•(二)铁的来源•铁的来源有两方面:•1、食物:•含铁量较高的食物有:海带、紫菜、木耳、香菇、动物肝等,•乳类、瓜果含铁量较低,•用铁的炊具烹调食物可使食物中的铁含量大大增加•2、体内红细胞衰老破坏时所释放出的铁:经处理后作为铁的来源而被再利用,每天约有6.3g血红蛋白含铁(21mg)被处理。•(三)铁的吸收•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1/4段被吸收。•吸收量:主要取决于体内铁贮存量以及红细胞生成的速度。一个健康人从膳食中能吸收所有铁的5%~10%,而缺铁的人吸收量约占20%。•需求量:健康成年人每天需吸收铁0.5~lmg,婴儿0.5~1.5mg,月经妇女需1~2mg;孕妇2~5mg。•(四)铁的转运•血浆中的亚铁被氧化成高铁后,与血浆中的转铁蛋白结合,1分子转铁蛋白能结合2个三价铁离子,将铁运送至利用和贮存场所。•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膜上有丰富的转铁蛋白受体。•(五)铁的利用•进人胞质内的铁转移至线粒体内,在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的血红素合成酶催化下,与原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再与珠蛋白结合成血红蛋白。•当红细胞衰老死亡时,即被肝、脾和骨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在巨噬细胞内,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先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血红素与珠蛋白分解,释放出来的铁几乎全部在巨噬细胞中。•(六)铁的贮存•贮存部位:铁主要贮存在肝、脾和骨髓中。•贮存形式:主要为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代谢障碍性疾病铁缺乏症:缺铁性贫血铁代谢异常:慢性病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缺铁性缺铁性贫血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Irondeficiencyanemia,IDAIDAIDA定义定义::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体内铁储备减少或耗竭引起红细胞成熟障碍,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引起的贫血。病因:铁摄入减少需要量增加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发病情况:经济状况,营养不良;钩虫病流行地区。高危人群:妇女、儿童、婴幼儿。临床表现:一般贫血症状,如皮肤黏膜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等。特殊症状:异常食癖、反甲、欧洲妇女出现吞咽困难,儿童神经系统异常或智力发育迟缓。反甲反甲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筛选试验:RBC下降、Hb下降、Hct减低、MCV减低、MCH减低、MCHC减低、RDW增大、Ret正常。血涂片成熟红细胞体积减低,中央淡染区扩大,典型的呈环形,小细胞低色素。IDA血象:骨骨髓涂片检查和铁染色:髓涂片检查和铁染色:骨髓涂片: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尤其红系增生明显活跃(30%以上),以中、晚幼红为主,体积较小,胞浆量少而着色蓝、边缘不整齐,呈锯齿状;核深染,可见核浆发育不平衡(老核幼浆),粒系、巨核系正常。铁染色:外铁减少或消失,内铁下降血清铁蛋白测定(serumferritin,SF):SF准确反映体内贮存铁的情况,是诊断IDA最敏感、可靠的方法。正常参考值:男性:15~200ug/L;女性:12~150ug/L减低:缺铁贫血早期铁代谢的检查:铁代谢的检查:血清铁(serumiron,SI):正常参考值:男性11~30umol/L,女性9~27umol/L•减低:缺铁贫•增高:溶贫、AA、铁粒幼贫•总铁结合力及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totalironbindingcapacityTIBC)是指血清中转铁蛋白全部与铁结合后铁的总量,可反映血浆转铁蛋白的水平。•总铁结合力一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正常参考值:男性50~77umol/L女性54~77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