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弹性与滞弹性第一节材料的弹性弹性材料的应用十分广泛。一、弹性模量及其物理本质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拉伸试样拉伸试验机弹性极限e不产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应力•在工程上用规定残余伸长应力来表示,如0.005•e的大小表征了弹性元件在加载过程中不应超过的极限应力•与弹性滞后、疲劳强度有密切关系•弹性比功:Eweee2212弹性模量:表示材料弹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力学的刚度根据Hooke定律,在弹性范围内杨氏模量E和切变模量G、体积模量K的关系:)1(2EG为泊松比。多数金属的值约在0.25~0.35之间)21(3EKKpGE,,材料在未受外力作用时,原子处于平衡位置,原子间的斥力和引力相平衡,此时原子具有最低的位能。当外力不大时,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原子发生相对位移而改变原子间距,产生弹性应变。外力去除后,原子将恢复到原先的平衡位置,即弹性应变消失。弹性变形的物理本质:双原子模型弹性模量的物理本质是标志原子间结合力的大小。材料原子间结合力越大,其弹性模量越高。故弹性模量是一个组织不敏感的参数。弹性模量与特征温度有关:一般的规律是金属的弹性模量愈大,德拜特征温度也愈高。cMNkhAD3/13/1)43(M:摩尔质量,NA阿伏加德罗常数,c弹性波的平均速度333213TlcccEclGcT金属的熔点Tm也是与原子间结合力有关的一个物理量。原子间的结合力愈强,金属的熔点也愈高。弹性模量和熔点之间数值的关系为:E=KTmaVb式中,V为比体积;K,a和b为常数,a≈1,b≈2。二、弹性模量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周期中的Na,Mg,Al,Si等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价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弹性模量增高。同一族元素,如Be,Mg,Ca,Sr,Ba等,它们的价电子数相等,由于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加而增大,弹性模量减小。可以认为:E与点阵常数a存在下列关系maKEm和K均为常数同一种金属,点阵结构不同,弹性模量也不相同。例如,在同一温度下,-Fe的点阵原子排列得比较致密,其弹性模量比-Fe的高。金属的单晶体,沿不同晶向原子间的结合力不相同,弹性模量有明显的差异。如下表所示。多晶体没有各向异性,它的弹性模量约等于单晶体各晶向弹性模量的平均值,如铁多晶;如果具有织构,则弹性模量也能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晶向[100][110][111]多晶E×105MPa1,3232,1172,8422,094第二节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影响弹性模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凡是影响原子结合力的因素都会影响弹性模量。包括温度、相变、合金成分与组织。一、温度的影响对于多数金属,随着温度的升高,原子的热运动加剧,原子间的距离增大,导致原子间相互作用力减弱,所以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近似地呈直线降低。图5-2金属弹性模量与温度的关系二、相变的影响二、相变的影响多晶型转变、有序化转变、磁性转变、超导态转变等。200250300350400450500160162164166168170172174176178180182TEbETNYOUNG'SMODULUS,E,GPaTEMPERATURE,K三、合金成分与组织的影响(一)形成固溶体合金由点阵类型相同、价电子数和原子半径相近的两种金属组成无限固溶体时,如Cu-Ni、Cu-Pt、Cu-Au和Ag-Au合金,弹性模量和溶质浓度之间呈直线或近似于直线关系。但溶质是过渡族元素时,弹性模量与溶质原子浓度之间明显偏离直线关系,而呈向上凸起的曲线关系。这一现象与过渡族元素的d层电子未填满有关。图5-4Cu-Ni合金的模量图5-5Ag-Pd和Au-Pd合金的模量(二)形成化合物和多相合金对化合物及中间相的模量研究得不够,但基本上可以认为,中间相的熔点愈高,弹性模量也愈大。通常认为弹性模量的组织敏感性较小,多相合金的晶粒大小和弥散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很小。形成固溶体很难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弹性模量。合金形成高熔点、高弹性的第二相,则可能较大地提高合金的弹性模量。(三)加工硬化的影响加工硬化可使退火钢的弹性模量下降约4~6%。若对铝、镍、铜等金属进行强烈拉拔时,金属内部产生织构,会导致明显的各向异性,沿着拉拔方向的弹性模量将增大。图5-9锰铜合金的模量a退火b经过90%冷变形c冷变形后经400℃加热d冷变形后经600℃加热四、无机材料的弹性模量(一)多孔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