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失业问题2008-2009(一)失业问题本章重点失业含义失业的指标体系失业的结构性原因失业的理论解释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2008-2009(一)失业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开始零星地宣布破产,工人工资则被无限期地拖欠。但此时工人认为自己至少在名义上由国家包揽一切问题。1992年,中国第一次公布了失业工人人数,承认失业现象也存在于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1993年,下岗一词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介。2008-2009(一)失业问题2002年,大庆油田下岗工人的抗议活动2008-2009(一)失业问题2003年2月16日新华网播发“毕业即失业”这样的新闻、主要媒体把目光聚焦在2003年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人们好像幡然醒悟:中国的就业问题似乎并不仅仅发生在再就业领域,失业人口似乎在“年轻化”,并变成了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国民生产总值减少城市贫困群体心理挫折社会支持网断裂社会冲突和矛盾2008-2009(一)失业问题第一节失业问题概述2008-2009(一)失业问题一、失业的定义失业是指“调查周中无工作并进行求职活动,有工作能力的15岁以上者,包括等待过去求职活动结果者”。(日本)失业是指“调查周中无工作4周曾进行求职活动,有工作能力的16岁以上者,包括被暂时解雇和等待30天开始新工作的人”。(美国)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子16-60周岁,女16-55周岁),有工作能力,无业且要求就业而未能就业的人。其中,虽然从事一定社会劳动,但劳动报酬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视同失业。(中国)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失业指在某个年龄以上,在特定考察期内没有工作而又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的人。三个条件:(1)一定年龄以上有工作能力;(2)没有工作;(3)正在寻找工作。它们必须同时成立,才能满足对失业对象的定义要求。本书的定义: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一段时间内曾经以各种方式努力寻找工作,但未找到工作的人2008-2009(一)失业问题二、失业的指标体系失业统计指标:它包括失业人数和失业率两个指标。失业人数:该指标是指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总数。2008-2009(一)失业问题失业率•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比例。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它包含有工作和没有工作但正在寻找工作的人。换言之,劳动力等于就业人数加上失业人数。因而失业率表示为:劳动力人数失业人数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失业率第一层次的指标是对一国家总人口中适合劳动的人口进行界定世界大多数国家:16~65周岁为劳动年龄中国:16~55周岁为劳动年龄人口第二层指标是指将劳动年龄人口进一步划分为劳动力人口和不在劳动力人口第三层指标是从劳动力人口划分为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失业统计指标的三个层次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力人口+不在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100%2008-2009(一)失业问题失业率是市场经济国家判断市场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之一。过高的失业率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同时会引起一定程度的社会动荡;而失业率过低也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对失业率的基本判断是:3%-4%的失业率属于劳动力供给紧张型;5%-6%左右属于劳动力供给宽松型;7%-8%为失业问题突出型;9%以上属于失业问题严重型。2008-2009(一)失业问题失业警戒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失业率在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值时,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出预警信号并采取相应预案措施的临界值。在确定现阶段我国失业警戒线时,应考虑以下四个前提条件第一,实际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于9%,财政收支平衡状况良好第二,城镇失业保险覆盖面应不低于90%,失业救济金的水平应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线的70%,失业保险体系不发生大的收支赤字第三,社会救济能对长期失业者提供生活费来源第四,不出现恶性通货膨胀,物价指数应低于存款利率,以保证失业保险金和社会救济金的价值和实际购买力。失业警戒线划分为三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