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濉溪中学-学年高二历史12月联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王敬川在《儒学的现代走向》一文中说,孔孟在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的言论:(孔子)“”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儒学低下的社会地位B.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社会转型的必然趋势D.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2.“”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这说明魏晋玄学()A.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3.“”“”孔子本人罕言性与天道,而朱熹则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这一变化体现了儒学()A.普及化的实现B.信仰重建的完成C.哲学化的趋向D.伦理纲常的弱化4.“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A.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B.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C.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D.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5.清朝袁枚(1716-1798年)曾创办随园,收女弟子。章学诚(1738-1801年)斥曰:近有无耻妄人,以风流自命,蛊惑士女,大率以优伶杂剧所演才子佳人惑人。大江以南,名门人家田阁多为所诱,征诗刻稿,标榜声明,无复男女之嫌。殆忘其身之雌性炙。此等闺娃,妇学不修,岂有真才实学可取?而为邪人拨弄,浸成风俗,人心世道,大可忧也。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A.理学思想受到冲击B.经世致用的思想得到重视C.封建君主专制加强D.教育平等的观念成为共识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中指出,学校既是教育机构,还是权衡利弊的场所。针对“”当时的社会问题,学校应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这表明黄宗羲()A.主张建立权力制衡机制B.已经具有近代民权意识C.注重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D.认为学校应培养实用人才7.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B.直接民主的弊端造成社会混乱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8.“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知识即美德B.拯救人类心灵C.认识你自己D.追求生命价值9.“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A.人身自由B.思想自由C.推翻专制D.主权在民10.“……柳诒徵《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得书易,则读书者不甚爱惜。其主要原因是()A.造纸术有突破B.科举制度完善C.印刷术的发展D.图书成为商品11.“”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A.诗经现实主义传统B.楚辞浪漫的风格C.汉赋夸饰的特点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12.“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