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的急救与护理烧伤概念(狭义)指热力,包括热液(水,汤油等)、蒸气、高温气体、火焰、炽热金属液体或固体(如钢水、钢锭等)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是指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或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关节、甚至内脏。(广义)由于电能、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所致的组织损害和临床过程和热力烧伤相近,因此临床上习惯将其统称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由热力所引起的组织损伤统称烧伤(BurnBurn))烧伤流行病学特点烧伤无论平时和战时均较常见。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约为3:1。平时烧伤中,以青年和小孩多见。夏季(每年6、7、8月)发生率最高。均以中小面积占多数,约为80~85%。以暴露部位(头颈、手、四肢)居多。死亡原因吸入性损伤感染内脏功能衰竭,含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依次为40%~80%;50%~60%;70%~90%。伤情评估伤情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烧伤面积的估算。烧伤深度的估计。烧伤严重程度分类。吸入性损伤。烧伤面积和深度是估计烧伤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也是进行治疗的重要依据。烧伤面积中国九分法头面颈=19双上肢=29躯干会阴=39臀双下肢=59+1口诀“三三三头面颈,五六七双上肢,十三十三会阴一,五七十三二十一。”儿童烧伤面积计算头面颈面积=[9+(12-年龄)]%。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儿童头大,下肢小。成年女性烧伤面积计算双臀及双足各为6%女性骨盆较大,双足较小手掌法伤者本人五指并拢的手掌占总面积的1%五指自然分开的手掌面积约为1.25%举例:2岁小儿,头、面、颈、会阴、双下肢烧伤,问:烧伤面积?56%烧伤程度估计深度估计(三度四分法)浅度烧伤:I◦及浅Ⅱ◦烧伤深度烧伤:深Ⅱ◦及Ⅲ◦烧伤仅伤及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表面红斑状、干燥、烧灼感3~7天脱屑痊愈短期内有色素沉着I◦烧伤I◦烧伤-sunburn浅Ⅱ◦烧伤伤及表皮的生发层、真皮的乳头层局部红肿明显,有水泡形成水泡剥脱后,创面红润、潮湿、疼痛剧烈如无感染,1~2周内愈合一般不留瘢痕,多数有色素沉着表皮游离大水泡形成基底红润痛觉敏感浅Ⅱ◦烧伤深Ⅱ◦烧伤伤及皮肤的真皮层可有水泡,水泡剥脱后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有残存的皮肤附件,如无感染,可融合修复需时3~4周,且常有瘢痕增生表皮松动,积液少基底红白相间或略苍白痛觉迟钝(深Ⅱ度)基底苍白痛觉迟钝(Ⅲ度)皮肤全层甚至达到皮下、肌肉或骨胳创面无水泡,如皮革状,痂下血管栓塞痛觉消失除小面积烧伤外,常需要植皮瘢痕增生明显Ⅲ◦烧伤Ⅲ度烧伤创面焦黄炭化部分呈皮革样痛觉消失或非常迟钝烧伤深度伤及层次临床表现预后I度表皮浅层,生发层健在局部发红,烧灼感,皮肤温度增高。3-7天后脱屑愈合,不留疤痕浅II度表皮生发层、真皮乳头层红肿明显,疼痛剧烈,可形成大水泡,基底红润。1~2周左右愈合,通常不留疤痕深II度真皮深层,即网状层痛觉较迟钝,亦有水泡形成,基底红白相间。如无感染,3~4周愈合,一般留有疤痕III度全层皮肤,甚至伤及皮下组织创面苍白、焦黄甚至炭化,痛觉消失,常见树枝状栓塞血管网。除非面积很小,一般需手术植皮烧伤严重程度烧伤的严重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烧伤原因、部位、面积、深度,是否有中毒及合并伤,伤员年龄,伤前健康状况,伤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等,其中尤以烧伤面积和深度最重要,是判断烧伤严重程度的基本指标。1970年上海全国烧伤会议确定中国分度标准。吸入性损伤以往称“呼吸道烧伤”,是较危重的部位烧伤。呼吸道的吸入性损伤除热力作用外,还由于燃烧时烟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被吸入深达肺泡,引起局部腐蚀和全身中毒。是烧伤救治中的突出难题。吸入性损伤病史——燃烧现场相对封闭;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出炭末样痰,声哑,呼吸困难,可闻哮鸣音;其他症状——口鼻周围甚或面颈部有深度烧伤,鼻毛烧焦,口鼻有黑色分泌物病程分期估计休克期36-48小时感染期2--4周修复期康复期1.急性体液渗出期(休克期)严重烧伤后,最早的反应是体液渗出烧伤后大量渗出→低血容量性休克伤后48小时是休克的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