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民族中学、柘荣一中、福安二中、福鼎六中等五校-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在物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下面的哪位科学家首先建立了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的概念,并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和假设的科学方法,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的发展A.亚里士多德B.伽利略C.牛顿D.阿基米德2.在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属于矢量的是A.位移、时间、速度、温度B.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位移C.速度、速率、加速度、力D.路程、时间、速度、加速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研究神十一和天宫对接过程时,神十一和天宫可视为质点②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就可把物体看作质点③“”月亮在白云中穿行是以白云为参考系④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为参考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一个小球从5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5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路程是7.5m;位移大小是5.5m、方向向上B.路程是6.5m;位移大小是3.5m、方向向下C.路程是5.5m;位移大小是3.5m、方向向上D.路程是6.5m;位移大小是4.5m、方向向下5.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是表示较短的时间,而时间是表示较长的一段时间B.描述运动时,时刻对应的是某一位置,时间对应的是一段位移或路程C“.列车员说火车8点42”分到站指的是时间D“.第1”“秒末、最后1”秒指的都是时刻6.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1所示,该质点图1A.在第1秒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在第2秒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在前2秒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第3秒末和第5秒末的位置相同7.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3/4,接着以速度v行驶剩余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6m/s,则v等于A.18m/sB.36m/sC.15m/sD.10m/s8.屋檐滴水,每隔相等的时间积成一滴水下落,当第1滴落地时,第5滴刚好形成,观察到第3、4滴距离为3m,则屋檐高度为A.6mB.9.6mC.10mD.16m9.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应是A.物体升高或降低时,重心在物体中的位置也随之升高或降低B.用线竖直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线的方向一定通过该物体的重心C.形状规则的物体,其几何中心不一定与其重心重合D.因物体的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所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10.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11.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8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是20mB.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曲线C.0-8s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0-8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2.5m/s12.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B.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C.加速度减小的运动一定是减速运动10048图2D.若初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卷共52分,请按要求作答。13.(12分)某学生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他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实验时得到一条纸带如图3,A、B、C、D、E是连续的五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B、C、D、E分别到A点的距离如图3所示:(1)该学生在测定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请将以下步骤的代号按合理顺序填空写在横线上A.换上新的纸带,再重复做两三次;B.断开电源,取下纸带;C.拉住纸带,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D.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E.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2)该学生实验时用的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为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