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欧洲《急性肠系膜缺血》指南解读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徐自强EurJTraumaEmergSurgESTESguidelines:acutemesentericischaemia一、概述1、定义•突然发生的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或血液循环压力降低导致肠系膜循环流量不足以满足代谢的需要,就称为急性肠系膜缺血(acutemesentericischaemia,AMI)。2、流行病学•在欧美国家,急性肠缺血(AMI)大约占急性住院病人的比例为1∶1000在日本,由于血管病变发病率低,故AMI估计为1∶10,000。•英国总发病率为0.63/100,000人/年,瑞典对病人进行尸解后估计高达他们的20倍,为12.90/100,000人/年。•在尸解中65%的病人被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3、临床分类按病因分类,AMI分成四种•1、肠系膜动脉栓塞(EAMI);•2、肠系膜血栓形成(TAMI);•3、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VAMI);•4、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二、临床表现1、临床症状•主要症状:腹痛。•其它最常见的症状:恶心(93%)、呕吐(80%)、腹泻(48%)。2、腹痛的特点•不定位的局部性腹痛;•但当缺血发展到梗死,呈弥漫性腹痛;•当发展到透壁性梗死时,就会出现发热、血性腹泻和休克。•临床特点:症状重,体征轻。症状与体征不相符。三、诊断(问与答)1问:在急性腹痛的患者中,那些临床因素提示怀疑AMI?•答:大多数病人出血突发性腹痛。AMI早期的特点是临床表现与体征不相符,即症状重,体征轻。在病程的早期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肠道排空的症状,多样的局部性腹痛,但当缺血发展到梗死,呈弥漫性腹痛。但发展到透壁性梗死,就会出现发热、血性腹泻和休克。2问:有如何区分四种AMI的临床特征?•答:•EAMI:突发性腹痛,常伴有房颤。•TAMI:缓慢起病,常出现餐后腹痛,体重减轻(体重减轻提示有慢性肠系膜缺血。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因素)。•VAMI:年轻患者多见(40岁以上),腹痛症状较轻,可维持数天。常伴有高凝状态,例如,肝硬化、重度胰腺炎、腹部创伤和恶性肿瘤。•NOMI:表现为隐匿性,多见于危重病和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EAMI的临床三联征1、突发腹痛;2、自发地肠道排空(呕吐和腹泻),而又没有明显的体征,3、潜在的栓子来源(如房颤)。这就是“临床三联征”,大约40-80%的病人能够见到这种“临床三联征”。NOMI的诊断标准•在危重病人中出现如下3项:•1、肠梗阻或腹痛;•2、需要儿茶酚胺类血管活性药物;•3、突发低血压或转氨酶增高。指南建议•1、房颤的病人突发腹痛,应考虑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的AMI(EAMI);•2、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人,尤其伴有餐后综合征者(餐后出现腹痛)应怀疑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AMI(TAMI);•3、高凝状态的病人出现腹痛,应想到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AMI(VAMI);•4、危重病人如果出现意想不到的病情恶化,则要考虑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3问:有早期诊断AMI的检验吗?敏感性和特异性怎样?•答:常规应用于早期诊断AMI的实验室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差。•最有前景的血浆标志物是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α-谷胱甘肽S-转换酶(GST)以及乳酸。•D-二聚体不能区分AMI与非急性肠系膜缺血。指南建议•乳酸水平正常,不能排除AMI,乳酸水平也不能用于诊断MAI。•常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肌酸激酶等)可以反映出疾病的进展,但不能用作AMI的诊断。4问:最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检查是什么?•答:最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工具是双期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增强检查。•依据:MDCT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MDCT的汇总敏感度是:93.3%,(95%CI82.8,97,6%)汇总特异度是:95.9%(95%CI91.2,98,2%)。在确诊的AMI中,诊断为EAMI/TAMI的比例为69%,诊断为VAMI的是15%,诊断为NOMI的是16%。临床建议•对疑似AMI的病人,应立即做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静脉增强检查。因为口服对比剂延迟做MDCT的时间,故不主张采用。•除了怀疑NOMI需做经皮血管造影外,在其它类型的AMI的初步诊断中不常做经皮血管造影检查。四、治疗(问与答)5问:复苏的目的是什么?常用什么液体?•答:复苏主要目的是恢复足够的组织或器官的灌注,保证氧供。常选用晶体液。•治疗AMI的主要目标归纳为“3R”: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