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音障碍的评估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伍少玲一.发声发语的解剖生理二.构音障碍的概念三.构音障碍的评价一.发声发语的解剖生理概念构音:说话者把说话意图(意思、情报)通过发声发语变成声音传达给对方,这个过程叫构音构音器官:参与构音的各个末梢器官叫构音器官或发声发语器官(见下图)构音的发生过程:1.呼吸运动:呼气产生声音的能源2.喉头运动:将呼气气流变成声音(发声、喉头调节)3.调音运动:将音源进行各种变调,给予语言的音色呼吸运动: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气管、气管、胸廓、横膈膜和辅助横膈膜运动的腹肌群组成。说话时的呼吸:1.呼气时要有一定的压力2.呼气时压力能维持一定的时间3.能适当控制呼气压的水平4.以上的条件,不需要特别的努力呼吸,都是在无意识中实现5.说话时,吸气相在0.5秒左右,呼气相在5秒以上。最大发声持续时间:成年男子30秒成年女子20秒主要呼吸肌及其神经胸廓肌肋骨提肌——脊神经后支后锯肌——肋间神经肋间外肌——肋间神经胸横肌——肋间神经后锯肌——肋间神经肋间内肌——肋间神经腹壁肌膈肌——膈神经腹直肌——肋间神经腹外斜肌——肋间神经+腰神经丛腹内斜肌——肋间神经+腰神经丛腹横肌——肋间神经+腰神经丛喉运动喉内肌环甲肌——喉上神经返支——拉紧声带甲杓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松弛声带声带肌——迷走神经返支——声带紧张(甲杓肌声带缘)环杓侧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杓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闭锁,环杓后肌——迷走神经返支——声门开大,喉外肌舌骨上肌——三叉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使舌骨前上、后上运动舌骨下肌——舌下神经、颈神经丛——下拉舌骨、下拉喉咽提肌——舌咽神经——上拉咽壁咽收缩肌——舌咽神经、迷走神经——收缩咽腔调音语音产生时,声门以上各个器官的作用叫调音。调音器官包括:唇、齿、腭(软腭、硬腭)、咽、舌、下颌、鼻腔等。受舌下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等支配。元音,辅音构音点:妨碍气流及声流而形成声音的地点双唇音(b,p),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音(d,t),舌尖后音(zh,ch,sh)舌面音(j,q,x),舌根音(g,k,h)二.构音障碍的概念及分类构音障碍(articulationdisorders)由于发音器官神经肌肉的病变或构造的异常使发声、发音、共鸣、韵律异常表现为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声响、音调及速率、节律等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分三大类(1)运动性构音障碍(Dysarthria):指由于参与构音的诸器官(肺、声带、软腭、舌、下颌、口唇)的肌肉系统及神经系统的疾病所致运动功能障碍,即言语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和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一般分为六种类型:1.驰缓型: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鼻音过重、音量低、字不清伴吞咽困难。病因主要有外伤、炎症、变性性疾病、循环障碍、代谢障碍等。2.痉挛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说话缓慢费力、字音不清、鼻音重,如为双侧大脑损伤,伴强哭强笑,吞咽困难。病因主要有外伤、中风、脑肿瘤、脑瘫等。3.运动失调型:小脑或脑干传导束病变。发音不清、含糊,语音语调差,声调高低不一,间隔停顿不当,言语速度减慢。发音低平、单调,可有颤音,音量控制差.4.运动过少型:椎体外系病变,构音肌群不自主运动和肌张力改变主要为构音肌群强直造成发音低平、单调。多见于帕金森氏综合征。5.运动过多型:椎体外系病变,如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手足徐动症脑瘫等,发音高低、长短、快慢不一。嗓音发哑紧张,言语缓慢,为构音肌不自主运动造成。6.混合型: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脑干病变等。(2)器质性构音障碍:由于构音器官的形态异常导致机能异常而出现构音障碍病因:先天性唇腭裂、先天性面裂、巨舌症、齿列咬合异常、外伤致构音器官形态及机能损伤、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主要的言语症状1.鼻咽腔闭所不全所致的构音问题共鸣异常、鼻音化;由于爆破时摩擦音所需的口腔内压不足所致辅音歪曲、省略;声门爆破音:声门闭所后又急剧开放而出现干咳似的声音咽喉头爆破音:舌跟后缩而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