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成分输血1成分输血的概念输血治疗的基本目的是恢复血容量、补充血液成分,以恢复患儿正常的生理机能。现今输血治疗已从人源性制品进展到生物工程技术制品,从全血输注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是指根据病情需要输给患儿相应血液成分的一种治疗方法。2成分输血的概念成分血一般指采血6h内的全血经物理和化学方法提纯的高浓度、高纯度的血液制品,保存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有着较高的生物活性。相对全血输注,成分输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输血现代化的标志。新生儿由于其生理特点,包括体重轻、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成分输血更有重要价值。3成分输血制品红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粒细胞制品浓缩凝血因子4红细胞制品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少白细胞红细胞辐照红细胞5浓缩红细胞制备:全血在封闭条件下离心,吸出上层血浆,剩余部分制成的红细胞称为浓缩红细胞。一般200ml全血分离出来的浓缩红细胞为1个单位,容积约为120ml,予枸橼酸盐,葡萄糖、腺嘌呤保存4℃35天。与全血相比其特点为:1补充红细胞作用与全血相同;2降低循环负荷;3减少枸橼酸中毒的危险;4残留白细胞和血小板几乎相同6浓缩红细胞与全血比较内容全血浓缩红细胞全量(ml)230130红细胞量(ml)9090血红蛋白量(g)2828血浆量(ml)11030ACD量(ml)3010红细胞比积(%)39697浓缩红细胞与全血比较内容全血浓缩红细胞血浆总蛋白(g)8.32.3K+(mmol)0.40.1Na3+(mmol)16.54.5NH3+(mmol)3.20.9血浆中的抗原抗体多少白细胞多少血小板多少8悬浮红细胞制备:将全血中大部分血浆在封闭条件下分离后,向剩余部分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特点:1基本特点同浓缩红细胞;2红细胞体外保存效果更好;3比浓缩红细胞比积低,输液更通畅。目前,临床常用的红细胞制品多为悬浮红细胞。9洗涤红细胞将保存期内的全血、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3次,去除绝大部分非红细胞成分,加适量0.9%NS,使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中,24h内用.特点:1较彻底地去除了绝大部分血浆、白细胞、血小板、微聚物、HBsAg等。2适用于血浆蛋白过敏、溶血病、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贫、妊娠贫血尿毒症、血透、新生儿等。★强调:临床上没有洗涤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的用法10少白细胞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条件下去除(离心法、过滤法),可制成去白细胞红细胞和去白膜红细胞。(可清除99%以上的白细胞,残留白细胞<5×106/L)特点:1去除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2去白细胞红细胞是最理想的少白细胞红细胞制品,残留白细胞<5×106/L;①由于反复输血已产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引起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患者;②准备作器官移植的患者;③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重型地中海贫血等患者,可从第一次输血起就选用本制品。3去白膜红细胞仅适用于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不主张临床推广,残留白细胞<2.5×108/L11血液成分白细胞含量(个/U*)新鲜全血109浓缩红细胞108~109去白膜红细胞108洗涤红细胞107冰冻去甘油红细胞106~107手工采血小板107~108机采血小板106~108新鲜冰冻血浆<104表血液及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含量*400ml为1U12辐照红细胞利用射线辐照浓缩红细胞、悬浮红细胞制成,灭活具有免疫活性的残存淋巴细胞,降低免疫低下患儿发生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危险。13红细胞输注纠正贫血、改善缺氧缺血症状输注红细胞即可。若选择浓缩红细胞,则需用生理盐水稀释,而悬浮红细胞可直接输注。含白细胞的红细胞输注,有传播巨细胞病毒的风险,对新生儿应高度重视。去白红细胞是预防输血传播CMV的有效手段只要每单位白细胞降到5×106/L以下就足以预防CMV的传播。另外,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是TA-GVHD的高危人群,ŗ射线照射可有效灭活淋巴细胞,防止TA-GVHD的发生。14红细胞输注的指征⒈与急性出血相关的休克;⒉抽血使患病婴儿失血总量占血容量10%以上;⒊有严重心肺疾患者Hb<130g/L;4有中度心肺疾患者,大手术者,Hb<100g/L5有贫血的临床征象,Hb<80g/L*(10~20ml/kg),早产儿5~10ml/kg,输液泵控制速度,一般输注时间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