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断及治疗要点手足口病诊断及鉴别诊断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早期识别手足口病的治疗病原学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病原学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埃可病毒4、6、9、11等型。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3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等。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腔皮疹。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手、足、口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抽样检查、必查)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无皮疹一般不诊断手足口病。诊断确定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病原学或血清学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排除!鉴别诊断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等鉴别。鉴别诊断-----------丘疹性荨麻疹风团样丘疹性皮肤病,可能为某些昆虫如臭虫、跳蚤、蚊虫、螨等叮咬具有过敏性素质的人而发病,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食用某些食物有关,多见于春秋季节,常分批发生于腰背腹臀小腿等部,风团样丘疹,可中央有小水疱,自觉瘙痒,一般不发热。鉴别诊断-----------丘疹性荨麻疹鉴别诊断-----------丘疹性荨麻疹鉴别诊断-----------水痘发热与皮疹(斑丘疹、疱疹)同时发生,或无发热即出疹。水痘:向心性分布,以头、面、胸、背为主,随后向四肢蔓延;皮疹分批出现,斑丘疹→水疱疹→结痂,不同形态皮疹同时存在,痂盖脱落后不留疤痕。鉴别诊断-----------水痘鉴别诊断-----------水痘鉴别诊断--------风疹多见于1~5岁儿童,6个月以内婴儿因有来自母体的抗体获得抵抗力,很少发病。一次得病,可终身免疫,很少再患。出疹期常伴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其中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明显,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有时风疹患者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可在出疹前4~10天就已发生,疹退时体温下降,上呼吸道症状消退,肿大的淋巴结亦逐渐恢复,但完全恢复正常常需数周以后,皮疹消退后一般不留色素沉着风疹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全身症状轻微,皮肤红色斑丘疹及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伴触痛,合并症少见。鉴别诊断-----------风疹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