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定义定义::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的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内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形成膜的感染并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其内含大量微生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其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性细胞物和少量炎性细胞))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自体瓣膜心内膜炎自体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人工瓣膜心内膜炎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毒症状重中毒症状重病情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病情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膜破坏感染迁移多见感染迁移多见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中毒症状轻中毒症状轻病情数周至数月病情数周至数月感染迁移少见感染迁移少见病原体主要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病原体主要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分类分类特征特征急性急性acuteacute亚急性亚急性subacutesubacute中毒症状中毒症状明显明显轻轻病程病程数天至数周数天至数周数周至数月数周至数月感染迁移感染迁移多见多见少见少见病原体病原体金葡菌金葡菌草绿色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流行病学流行病学发病率发病率::年发病率年发病率33~~10/1010/10万,男:女=万,男:女=22::11流行病学变化流行病学变化::–影响人群:年轻人年纪大的人群–易感因素:风湿性瓣膜病人工心脏瓣膜、瓣膜退行性改变、静脉毒瘾、医源性–病原体:链球菌葡萄球菌地区差异地区差异::非洲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非洲国家及发展中国家:风湿性心瓣膜病、链球菌感染为主要病因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葡萄球菌感染常见,长期血液透析、糖尿病和血管内器械的使用成为了葡萄球菌性心内膜炎的三大主要原因病原学病原学血培养阳性的IE:占85%,病原菌通常是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道球菌。由于之前使用了抗生素所致血培养阴性的IE:病原菌通常是口腔链球菌或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与血培养常阴性有关的IE:常由难养的微生物所致如营养变异性链球菌、需要复杂营养的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布鲁氏菌以及真菌等。与持续血培养阴性有关的IE:立克次氏体属、巴尔通氏体属、衣原体等,诊断有赖于血清学试验、细胞培养或基因扩增。病因和发病机理病因和发病机理一、病原微生物类型:一、病原微生物类型: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草绿色链球菌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表皮人工瓣膜心内膜炎:表皮//金黄色葡萄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金黄色葡萄球菌二、易患因素二、易患因素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日益增多的心血管疾病的创伤性检查和介人日益增多的心血管疾病的创伤性检查和介人性治疗,各种内镜检查等诊断技术的应用,性治疗,各种内镜检查等诊断技术的应用,心内直视手术等治疗方法的开展和人工流产心内直视手术等治疗方法的开展和人工流产手术的广泛应用,使医源性、获得性感染性手术的广泛应用,使医源性、获得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越发常见。心内膜炎越发常见。三、亚急性发病机制三、亚急性发病机制器质性心脏病→血液涡流/喷射→内膜器质性心脏病→血液涡流/喷射→内膜损伤→胶原暴露,血小板,红细胞,白损伤→胶原暴露,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聚积(非细菌性血栓性细胞,纤维蛋白聚积(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细菌感染心内膜炎)→细菌感染((短暂性菌血短暂性菌血症症)→)→细菌附着→感染性赘生物形成→细菌附着→感染性赘生物形成→内膜/瓣膜破坏→赘生物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