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单元第7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年广东汕头一模)“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该对联反映的是()A.西方列强的侵华暴行B.烟草传入中国后的盛况C.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D.西方列强在中国暴力殖民的情况“”“”【解析】此对联用竹枪铜灯来代指吸食鸦片,以形象化的语言,揭露了鸦片烟毒的祸害。【答案】C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是为了()A.倾销鸦片B.传播宗教C.输出资本D.打开市场【解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福州、上海不仅交通便利,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因此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掠夺原料,倾销商品。A、B均不是主要目的,而C主要出现于《马关条约》以后。【答案】D3“”.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这意味着()A.中英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由英国领事解决B.英国领事享有对《南京条约》的解释权C.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英国领事可以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领事裁判权概念的理解,领事裁判权是指英国人在中国触犯刑律,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的法律裁决,这是对中国司法权的破坏。A、B、D三项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答案】C4.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而举行的海上阅兵获得圆满成功,世昌号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国防动员舰。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择的素材是()A.虎门销烟B.丰岛海战C.黄海战役D.东交民巷战役【解析】中日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在黄海展开决战,邓世昌壮烈殉国。【答案】C5.(年杭州模拟)“日人植松良二之现场报道说: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率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史料中的联军指的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B.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日本侵略军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八国联军D.抗战胜利后在华的美国侵略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由入京之联军、大肆掠夺和材料出自日本人之口,综合判断是八国联军。【答案】C6.(年江门模拟)下图反映的各国对中国态度的变化出现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中日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解析】本题是图片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读懂图片中的文字是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现在连一个小岛国都打不过指的是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答案】C7“”.《马关条约》的签订表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最主要依据是()A.赔偿白银二亿两B.增开四个通商口岸C.开辟内河新航线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解析】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是指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也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答案】D8.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工业博览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在签订的条约中最能体现这一需求的是()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解析】开放通商口岸能满足列强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于是列强通过协定关税满足这一需求。【答案】B9“”.上海的外滩、青岛的八大关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存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D.上海、青岛是著名的对外窗口【解析】西洋建筑在中国出现是因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强行租借上海,并且划分势力范围,是当时中国社会殖民地化的一种表现。【答案】C10.(年南京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