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说明唐代就生产了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②考古发掘③史书记载④民间传说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题干中的材料分别提到了唐诗和出土文物。【答案】A2.(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统一考试)读《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统计表》,隋唐和两宋时期文学家分布的变化表明()时期北方(人)南方(人)比例(北方:南方)隋唐时期41428559∶41辽北宋时期15922642∶58金南宋时期18950527∶73A.宋代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导致了市民文学兴起B.政治经济重心的迁移影响文化发达地区变迁C.宋代活字印刷术的使用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D.两宋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解析】本题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从统计表可知,南方的文学家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多,并占优势,决定这种文化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的发展并超过北方。【答案】B3.(年哈尔滨市高考复习质量检测)唐朝前期,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相对开明的政策,任命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事务,当时设置于蒙古大漠的机构是()A.北庭都护府B.瀚海都督府C.忽汗州都督府D.黑水都督府【解析】本题考查唐代民族关系,解题关键是唐代民族治理的机构。A项在西域地区,C、D项在东北地区,都不正确;而B项主要管理今天蒙古高原地区。【答案】B4.(年南昌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的有()①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竟纷泊②回鹘衣装回鹘马,就中偏称小腰身③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④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文化。解题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技巧。题中限定是反映唐代和谐社会生活,而这种和谐表现在人与人、国与国、人与自然的和谐,④则反映的是战争胜利后的情景,排除带有④的选项。【答案】A5“.唐玄宗派使者出使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善以讲论,故选使充此。反映出()①新罗文化十分发达②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③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④唐政府重视对外交往A.①②③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不仅要明确材料的含义,还要“”“”“”“判断材料反映的史实,其中有类中华句反映③;颇知书礼善以讲论两句反映①,选”——使充此句反映②④因为影响是双向的。【答案】D6“.诗歌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历史内涵,是人们解读历史的途径之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A.西域都护府辖区B.安西都护府辖区C.瀚海都督府辖区D.渤海国【解析】A项为公元前60年设立,与唐朝时间不符,C、D均设在东北,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安西都护府辖区。【答案】B7.下列四幅图中,能反映汉、唐时期中国与亚非国家交往和交流历史信息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题干时间限定在汉唐时期。④《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是清朝。【答案】A8“.史载:初,回纥风俗朴厚,君臣之等不甚异,故众志专一,劲健无敌。及有功于唐,唐赐遗甚厚。登里可汗始自尊大,筑宫殿以居,妇人有粉黛文绣之饰。中国为之虚耗”而虏俗亦坏。材料反映了()A.回纥强大的原因B.唐文化对回纥的深刻影响C.回纥衰落的原因D.唐文化对回纥的破坏严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应注意材料中的筑宫殿粉黛文”“”绣和虏俗亦坏的实质是中原文化在边疆地区的传播。【答案】B9.年2月,印度天竺那烂陀举行了玄奘纪念堂落成典礼,中印两国领导人应邀出席。印度举行这一盛大庆典主要是因为()A.玄奘长期生活于天竺那烂陀B.天竺那烂陀是佛教的诞生地C.唐代高僧玄奘曾去该地取经D.玄奘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印度玄奘纪念堂的盛大典礼,有中印两国领导人参加,说明对此非常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