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年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们勉强维持温饱,谈不上生活富裕,故排除②即可。【答案】D2.(年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解析】以土地和农作物作为国家的代称,反映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体现出中国古代以农立国的特点。【答案】B3“”“”.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解析】解答时应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同时结合题干可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反映的是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古代农业经济特点。【答案】B4.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手工业纺织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解析】小农经济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的基础上,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本题以剪纸的形式体现了这种模式,做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片,从图片中解读出“”“”有效信息,从图中的耕牛和纺车等信息便可做出正确判断。【答案】A5.《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被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图为康熙帝命令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方式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解析】材料体现了从南宋到清康熙年间农业耕作方式仍为铁犁牛耕,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答案】B6.(年济宁市高三质量检测)《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B.已经使用牛耕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D.社会秩序混乱“【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这一段话的意思,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范氏、中行氏不体恤百姓的苦难,想在晋国擅政,如今他的子孙流落到齐国务农耕地,这就如同原本”“”是祭祀宗庙的牛,现在却在田亩中辛勤耕作。宗庙之牲为畎亩之勤是打的一个比方,因此可知春秋时期牛耕已很常见。【答案】B7.(年宁波市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①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②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③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④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材料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①与自然经济这一现象无关。【答案】C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省许多文物古迹受损,纪念古代伟大水利“”“”专家的二王庙倒塌严重。二王庙纪念的是()A.大禹父子B.李冰父子C.李冰与郑国D.诸葛亮与刘备“”【解析】二王庙位于四川省都江堰附近,都江堰是战国时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故答案为B。【答案】B9“”“”.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私田是()A.劳动者的私有土地B.劳动者获取生活资料的来源C.贵族的私有财产D.国王的直接管辖地【解析】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答案】B10.公元前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