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单元第33讲(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年厦门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近代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深化的过程,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到学习西方的制度、文化。近代后期又向苏俄学习,其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答案】B2“.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解析】从材料中窃国者,窃于民的信息看,严复的这段言论具有维护人民民主权利的特点。【答案】C3.(年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A.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科技B.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C.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D.清朝封建制度养兵练兵之法“”【解析】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其核心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利用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他对西方的学习只限于器物的层面,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答案】A4“.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局,开矿务,可谓之变事,不可谓……”“”之变政日本改定国宪,变法之全体也。这里的变政是指()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民主共和②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③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④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推知,这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实行变法,改革教育制度,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①实行民主共和是错误的。【答案】C5.19世纪末,康梁维新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逐一弄清材料的含义。A项是洋务派的思想,C、D两项是革命派的思想,B项符合题意。【答案】B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本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总结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C.评价洋务派的活动D.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答案】A7.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于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眼点是()A.经济的现代化B.器物的现代化C.制度的现代化D.精神的现代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甲午一战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可知,“”中国知识精英是指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他们宣传维新变法,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这说明其学习的着眼点,由器物层次进步到制度层次。【答案】C8.(年淄博市高三调研检测)“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A.传统文化B.君主专制制度C.传统的小农经济D.反动政府的统治“”【解析】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尽管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砍掉了树的枝干,“”“”但由于树墩还在,树还会发芽,这里的树墩显然是指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