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发病率我国9.4%,国外报道7%~12%。一般从妊娠20周后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为特征,并伴有全身多脏器的损害;严重者发生抽搐、昏迷、脑出血、心力衰竭、胎盘早剥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该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生儿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病病因因高危因素高危因素①精神过分紧张或受刺激致使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时;②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过大,特别是气压高时;③初产妇、孕妇年龄<18岁或>40岁;④有慢性高血压、肾炎、糖尿病,抗磷脂综合征等病史的孕妇;⑤营养不良,如低蛋白血症者;⑥家庭中有高血压史,尤其是孕妇之母或孕妇曾经有妊娠高血压病史者;⑦子宫张力过高,如羊水过多、双胎、糖尿病巨大儿及葡萄胎等。病因假说病因假说(1)遗产易感性学说(2)免疫适应不良学说(3)胎盘缺血学说(4)氧化应激学说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钠的摄入量与高血压升高关系密切。肥胖是导致高血压重要因素饮酒与血压升高有密切关系低钾饮食是血压升高的因素之一钙摄入量低可以增强高盐膳食对血压的升高作用膳食镁与血压呈负相关。脂肪摄入过多可引起肥胖,过多脂肪可引起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相继引起高血压。膳食纤维能减少脂肪吸收,减轻体重,间接辅助降压。病理生理病理生理基本病变:全身小动脉痉挛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1)脑:脑血管痉挛,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充血、缺血、血栓形成及出血等。(2)心:冠脉痉挛、心肌缺血、外作阻力增加、心血管处于低排高阻抗、心功能处于高动力状态、肺水肿、妊高症心衰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3)肾:肾血管痉挛,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均下降。病理表现为肾小球扩张、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纤维素沉积于内皮细胞下或肾小球间质,严重者肾皮质坏死,肾功能不可逆转。蛋白从肾小球漏出出现蛋白尿,蛋白尿程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肾小球滤过下降,出现尿酸、肌酐上升,少数可致肾功能衰竭。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4)肝脏:肝脏缺血、水肿,肝功能异常。(5)血液:a.容量:血容量相对不足,表现为红细胞比容升高。b.凝血:凝血因子缺乏或变异所致的高凝血状态。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重要脏器的病理生理变化(6)胎盘:绒毛浅着床及血管痉挛导致胎盘灌流量下降;胎盘螺旋动脉呈急性的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脂肪变性,管壁坏死,管腔狭窄,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胎盘梗死;胎盘血管破裂,可导致胎盘早剥。胎盘功能下降可导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羊水过少,严重者可导致死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子痫前期头痛、眼花、恶心、胃区疼痛及呕吐等症状。子痫典型发作先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放大,瞬即头扭向一侧,牙关紧闭,继而口角及面部肌颤动,数秒钟后发展为全身及四肢肌强直,持续1分钟左右抽搐强度减弱,全身肌松驰,随即深长吸气,发出鼾声而恢复呼吸。并发症并发症肾功能障碍胎盘早剥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诊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诊断诊断妊娠期高血压血压≥140/90mmHg,妊娠期出现,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蛋白尿(-);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诊断诊断子痫前期(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140/90mmHg,尿蛋白≥300mg/24h或(+)。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诊断诊断子痫孕妇抽搐,且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释。诊断诊断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孕20周以前无蛋白尿.若孕20周后出现蛋白尿≥300mg/24;或妊娠20周前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减少(<100×109/L)。诊断诊断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检查发现血压升高,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治疗治疗基本原则基本原则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病情程度不同,治疗原则略有不同:①妊娠期高血压一般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