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专练1.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答复以下问题。〔12分〕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史记"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旧唐书"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宋〕陈亮"**集"士之子恒为士,商之子恒为商。严氏之先,则士商相杂,〔严〕舜工又一人而兼之者也。然吾为舜工计,宜专力于商,而戒子孙勿为士。盖今之世,士之贱也,甚矣!——〔清〕归玄恭"归庄集"评述中国古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2.〔2011年全国新课程卷41题〕〔12分〕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始于**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完毕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场的。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z.-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拟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外乡上发生的事情。——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3、〔13分〕传统经济社会构造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成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廉价。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添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廉价。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长进不错。——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假设忘。……此又今昔.z.-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领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方鸿铠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4.〔12分〕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西汉后期著名学者*歆称董仲舒为“群儒首〞,东汉班固称董仲舒为“儒者宗〞。但汉代"谶书"假孔子言:“董仲舒乱我书。〞针对以上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解析〕此题以商人的社会地位变迁为线索展开的,考察学生通过对抑商到“工商皆本〞的社会地位的变化,进一步阐述对社会的影响,应坚持站在生产力的开展方面看问题,才能更好地对商人的社会地位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