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的自救与互救——止血和包扎兵希中学徐桂芳教学目标:熟悉外伤自救与互救的基本方法,学会止血包扎的动作要领。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伤口的初步处理和止血与包扎,以动作训练为主一、应急救护的概念与意义1、应急救护的概念:在战时和平时,发生外伤进行就地救护,属应急救护。2、应急救护的意义:平时学会包扎、止血、骨折初步固定、伤员搬运等救护技术,对减少伤害,提高生存率是十分必要的。二、止血和包扎一个成人的血量,大约为5000—6000毫升。如果失去血量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就有生命危险。因此,当外伤大出血时,必须迅速采取止血措施。止血越及时,伤亡的可能性越小。(一)外伤出血的种类出血流向部位外出血与内出血。内出血:体内的出血判断方法:一是以吐血、咯血或尿血,推断胃肠、肺、肾和膀胱出血;二是根据症状看是否休克,若休克而又不见外出血,应想到会不会是内出血外出血的分类及区别外出血,即体表看得见的出血。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暗红刚出血时发红,一段时间后变暗出血情况血呈泉涌,有搏动性,甚至随心跳呈喷射状徐缓、均匀外流、吸气时缓,出气时快一点点渗出,有不明显的出血点危险性使人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有生命危险危险性小于动脉出血一般能自行凝固,若大面创伤,出血量也较大,不可忽视(二)伤口的初步处理伤口的初步处理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了解伤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止血,并防止伤口感染。伤口初步处理如下:1、暴露伤口:主要看出血部位和创伤位置。2、制止流血:发现伤口,尤其是大出血,要立即止血。3、检查伤口:在伤口暴露并止血后,再看有无断骨露出,伤口有无污泥或弹片等异物。4、伤口消毒处理普通伤口,可用无菌棉球蘸2—2.5%碘酒消毒后,再用70%酒精将碘酒擦掉,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处理伤口的原则:1.止血:可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止血。2.包扎:伤口包扎得当,可使其少出血,少化脓,少痛苦。扎时要做到快、准、轻、牢。(快,动作迅速敏捷;准,部位准确、严密;轻,动作要轻,不碰伤口;牢,包扎牢靠,松紧适当。)伤口初步处理的具体步骤:(1)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伤口内如有异物,要慎重处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2)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药水或紫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敷料覆盖,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3)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断肢的处理:1、遇到断肢或断手指时,用消毒过的纱布(或干净纱布)将断肢、断指包好,放进无漏洞的塑料或橡皮口袋中,紧扎袋口,周围再敷以冰块冷冻,(既要保护好创面,更要将断肢冷藏好)及时地送到医院,尽量为断肢再植成功创造条件。(三)止血的方法动脉出血时,在出血的动脉血管上方压住动脉血管;静脉出血,在出血的静脉血管下方加压即可;毛细血管出血,在出血处加压包扎即可。止血的常用方法:(1)局部加压包扎法(2)指压止血法;优点:止血迅速、不需要任何工具。缺点:止血不能持久,多处、多人难以处理。(3)屈肢加垫止血法;适用于四肢止血。骨折及脱位禁用。(4)绞棒止血法;简单易行。(5)止血带止血法;主要用于肢体严重创伤引起大、中血管的出血。前臂和小腿一般不适用止血带,因有两根长骨,使血流阻断不全。注意事项:⑴要结扎在伤口的近心端;⑵不能直接结扎在皮肤上;⑶方法要准确;⑷禁止在上臂中1/3处结扎,以免损伤桡神经;⑸每扎1小时要松一次,每次松1~2分钟。(6)注:颅脑损伤的的病人,有鼻腔、外耳道有出血的病人,不能堵塞,防止逆流至颅腔内,引起颅内感染。局部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敷料或其它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用敷料或其它洁净的毛巾、手绢、三角巾等覆盖伤口,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2)指压止血法----头面部的止血桡、尺动脉按压点手指的止血上臂、下肢的止血屈肢加垫止血法绞棒止血法绞棒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二、包扎:(1)包扎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