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健康知识讲座夏季健康知识讲座主要内容高温防暑1科学饮水2食品安全3环境卫生435℃-是关系安全生产和人们健康的一个具有指标性意义的温度,是高温和中暑的预警温度。据专家介绍,人的体温通常维持在37℃左右,而皮肤在正常情况下为33℃。这4℃之差,使得体内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得以向皮肤传送,然后再经过皮肤的辐射、蒸发和空气对流将热量传送到体外。因此,环境温度要低于33℃,人体才会感到舒适。如果气温超过33℃,人体便会产生炎热的感觉,这时人体的汗腺开始“启动”,通过微微出汗来散发体内蓄积的热量。当气温达35℃时,皮肤的血管开始扩张,心跳开始加快,血液循环也随之加速,导致皮肤的血流量增加好几倍,以增加体表的散热量。此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当气温达35℃以上时,心脏泵血量会增加50%至70%。气温气温35℃35℃!中暑预警线当温度升高时,会导致很多问题.温度和湿度是导致热疾病的主要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下,任何人均有机会发生热抽筋,中暑衰竭,生痱子或者中暑.有些受害者比较幸运,他只是生生痱子和抽筋,有些严重会因中暑衰竭或者中暑而晕到.汗水只有在蒸发的时候才可以使身体凉快.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汗水不会蒸发,它只会从皮肤上往下滴.在相对湿度为75%的环境下,出汗对降低人的体温是无效的.湿度大但温度不是很高的环境比炎热干燥的环境更使人难受.水份占成年人体重的50~60%.成年人工作时每小时可以产生2.3至3.4升汗水,每天可以产生11~17升汗水.水份不能有效的补充会造成脱水.当你口渴的时候,意味着你已经脱水-喝水和喝运动饮料有规律地补充水份.避免喝含有咖啡因,酒精和苏打的汽水,这些会导致更严重的脱水.人体主要通过2个途径释放热量:辐射和蒸发(汗水的蒸发)当气温在70华氏及以下时,身体通过辐射来释放热量.当气温升高时,通过辐射释放的热量就会大大地减少.这时候蒸发就会成为有效控制体温的唯一途径.当气温高,湿度大,或者身体为保护自己连续沉重的挥发以降低体温时,人体就会对热产生反应.当身体的温度开始上升,你的心脏就会增大供血量.血液流经皮肤时就会释放多余的热量.当这些都不能够使你的体温下降,你就会出汗.当汗水蒸发时,你皮肤的温度就会下降.相对湿度增大,很少汗水蒸发,降低体温的作用就会减小.穿太多的衣服和穿很厚而且不吸汗的衣服,汗水不容易蒸发,热量不容易散发.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太阳越猛烈,热导致的伤害越大.起因:汗线堵塞被感染,汗水不能蒸发,或者皮肤长时间在湿的状态.衣服阻碍了汗水的蒸发。症状:红色的皮疹,皮肤发痒并有刺热的感觉.处理:彻底清洗区域,区域申请存放必要的药物.当在高温下工作时经常清洗皮肤.中暑衰竭起因:因身体的液体和矿物质不足,使表面的血管扩张却不能降低血液的温度.血液不能降低身体的温度导致了血液循环减少.症状:大量出汗,体温正常或微热.口渴伴有感冒症状,恶心,头晕眼花,冒冷汗,皮肤苍白,心跳加速.处理: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松开或脱落衣服.将病人双腿抬高8~12秒(保持腿伸直)用凉水和冰擦病人的身体,使之降温.给病人喝水.和病人呆在一起直至等到有救援为止.抽筋起因:大量出汗,没有水份补充.症状:皮肤湿暖,脉搏正常,体温正常或稍微升高,胃,手臂,腿肌肉疼痛.处理:离开热源,松开或脱落衣服,喝盐水.舒展受影响的肌肉.如果情况变坏,请医生治疗.中暑起因:当身体的水份,盐份和钾耗尽时,身体停止出汗,血管收缩.身体不能自己降低温度,体温升高至致命的水平.症状:体温达103华氏度,没有出汗皮肤发红发烫,心跳加速,瞳孔收缩,神智不清,呼吸困难,头痛,恶心,头昏眼花.更严重的症状:突然失去知觉.处理:将病人移到阴凉的地方半躺着.呼叫紧急救援人员松开或脱落衣服.用凉水或淋浴器(不能用太冷的水)淋病人的身体,使身体迅速降温,水要有效流走,不能使身体周围的温度太低.如果可能,用冰袋(用毛巾包着冰块)敷腋窝,腹股沟和脖子两侧.用水喷洒身体并用风扇吹身体,这样做是模拟出汗使身体降温.这种做法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是不适用的.寻求医生的帮助,哪怕是病人有康复的迹象.以上的措施不能延误,拖延的时间越长,组织受伤越严重,接受治疗的时间越长.大多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