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图内容反映的是()A.禹创立王位世袭制B.周武王伐纣灭商C.周公辅佐周成王D.周公东征平叛【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判断此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即可找出正确答案。【答案】C2.(年淄博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解析】从材料中的“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等信息,可以看出居住在土楼里的人们有着血缘关系,这体现了宗法制的内涵。【答案】C3.下图是有关省份的汽车号牌图片,这些省份的简称源自西周分封制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山东简称鲁,源于西周分封的诸侯国鲁国。河南、河北、吉林分别简称豫、冀、吉,都与分封制无关。【答案】C4.(年聊城模拟)《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是指()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B.秦始皇实行郡县制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D.汉武帝实行刺史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根据“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即可判断是秦始皇时实行的郡县制。【答案】B5.周初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两者()A.都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B.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C.都阻碍社会进一步发展D.都在短时间内被废除【解析】本题要求全面认识分封制和郡县制,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奴隶制的繁荣。随着历史的发展,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些都有利于历史的发展。【答案】B6.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不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A——.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B——.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C——.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D——.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解析】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A项所述“正妻所生之子”中,可能是次子,他在周王室范围内,相对于大宗来说,应是小宗。【答案】A7.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朝逐步削夺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力,目的都是()A.加强各地的经济交往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D.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析】本题考查秦朝推行郡县制和西汉解决王国问题的目的。可从两者的原因上去推断:秦朝是鉴于西周分封制导致大国争霸争雄的教训、西汉是鉴于同姓诸侯王势力增大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采取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措施。【答案】B8.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代工部尽快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快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单位执行。这是下列哪个时期的制度()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解析】由材料中信息反映出机构运行机制是皇帝直接与工部、户部协调工作,而没有经过以丞相为首的尚书省或中书省机构,因此应该是在明清时期。【答案】D9.观察下图,在这之后我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最重大变革发生在()A.唐中期B.明朝初期C.秦朝D.清朝【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变革主要发生在三个时期:西周、秦朝、元朝。而图片反映的是秦朝的地方政治制度。【答案】C10.(年龙岩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有的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它可分成两个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C.废丞相,设内阁D.确立三省六部制【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并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要抓住时间“隋唐时期”、内容“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两个重要信息。【答案】D11.宋太祖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