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止血药2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血液正常运行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脉管通畅心气充沛血液充盈A.B.C.血脉3出血的病机出血的病机●心不主血●肺朝百脉不利●肝不藏血、脾失统血●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血运的或迟或速出血4概述一、概念:凡以制止体内外出血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出血证的药物,称为止血药。二、适应证:各种出血病证。1.咳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2.崩漏;3.紫癜、衄血;4.外伤出血等。5概述三、药性特点:1.性凉(血遇寒则凝);2.入血分,多归心、肝、脾经;3.多炭药(血见黑则止,炒炭味多苦涩)。6四、分类1、凉血止血药: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出血证,症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2、化瘀止血药:适用于瘀血内阻而血不循经的出血证,症见血色紫暗,夹有血块,还可用于跌打损伤、经闭、痛经等证。3、收敛止血药:广泛用于体内外多种出血证,尤为虚损不足,症见出血不止,伴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及外伤出血等。4、温经止血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证,症见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质地稀薄等。实虚7五、合理用药1、根据出血证不同病因和病情,合理配伍血热妄行、阴虚火旺之出血者,宜凉血止血,配清热凉血或滋阴降火药物;瘀血内阻、血不循经之出血者,宜化瘀止血、配行气活血之品;虚寒性出血,宜选用温经止血和收敛止血药,配益气健脾温阳药物;若出血过多、大失血者,宜益气固脱为先。8五、合理用药2、根据出血的不同部位,合理配伍原则:“下血必升举、吐衄必降气”;便血、痔血、崩漏、月经过多之下部出血者,宜配升阳举陷药物;吐血、鼻衄、咳血、咯血之上焦出血者,宜伍降火降气之品。9五、合理用药3、注意止血要防留瘀对出血初期者,不宜单独使用收敛止血;出血兼瘀者,不宜用凉血止血。10五、合理用药4、某些止血药炒炭后止血力量增强。炒炭后味多苦、涩,止血作用增强;有些寒凉性的止血药物,炒炭后改变药性,使用范围更广;不可拘泥于炒炭,宜根据药性、病证而定。11教学要求掌握止血药的概念、功效、适应范围、使用注意、分类及各类性能特点;掌握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七、蒲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茜草、五灵脂、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了解槐角、景天三七、降香、花蕊石、藕节、炮姜等药的功效、主治。12第一节凉血止血药性味:多为寒凉之品,味苦。功效:凉血止血。适应证:血热妄行的出血证,见血色鲜红,量多质粘稠等。配伍:多伍用清热凉血药物以加强止血作用。使用注意:内服大剂量寒凉止血药,可致血瘀气滞,宜配伍活血止血药物。13小蓟(A)大蓟(B)地榆(A)槐花(C)侧柏叶(B)白茅根(B)苎麻根(C)14大蓟《名医别录》【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干燥地上部分或根。15大蓟【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入心、肝经。16大蓟之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凉血止血特点:凉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解毒消痈热毒痈肿(多外用)。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17大蓟之本草参考《名医别录》:“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令人肥健。”《本草经疏》:“大蓟根最能凉血,血热解则诸症自愈也。”18大蓟之临床应用大蓟50g,清水洗净,放入碗中捣烂,挤出液汁,慢火炖开加糖服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效;将鲜大蓟根洗净切细,捣烂取汁,加适量菜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治疗Ⅰ、Ⅱ度烧伤有效。19大蓟之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凉血止血特点:凉血止血又兼散瘀,尤宜于血热兼有瘀滞的出血证。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解毒消痈热毒痈肿(多外用)。20小蓟《名医别录》【药用】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干燥地上部分。21小蓟【性味与归经】甘、苦,凉。入心、肝经。22小蓟之功效主治功效主治凉血止血特点:凉血止血又兼利尿。应用: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解毒消痈热毒疮痈。尿血、血淋23小蓟之本草参考《医学衷中参西录》:“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