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呼吸》重点知识再探究1.在呼吸作用过程中转移到ATP中的能量与热能散失的能量一样多吗?为什么?答:不一样多。在有氧呼吸过程中,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2870kJ的能量,其中1161kJ的能量转移到ATP中,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在无氧呼吸过程中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共放出196.65kJ的能量,其中储存在ATP中的能量有61.08kJ,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2.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中反应物的排列顺序依次是葡萄糖、水和氧气,生成物的排列顺序为什么是二氧化碳和水?答: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摩尔的葡萄糖分解成两摩尔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共4摩尔[H])和少量ATP;第二阶段,2摩尔丙酮酸和6摩尔水参加反应生成6摩尔二氧化碳和[H](共20摩尔[H]),同时生成少量的ATP;第三阶段,前两阶段产生的[H](共计24摩尔[H])传递给氧气,与氧(共6摩尔O2)结合生成水(共12摩尔水),同时生成大量ATP。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这三个阶段中,葡萄糖、水和氧气分别在第一、二、三阶段参加反应;而生成物CO2和H2O分别在第二、第三阶段生成。所以,这种顺序实际上暗示了反应物的参加反应和生成物的生成的先后顺序,具有一定科学道理。3.有氧呼吸总反应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两边的水,为什么不相互抵消?解:反应物中的6摩尔的水,它与丙酮酸结合,生成了二氧化碳,同时生成少量的[H],因此从元素去向分析,反应物中水的氢元素变成了[H](丙酮酸的氢和葡萄糖中的氢也变成了[H]),氧元素成了二氧化碳中的氧(另外丙酮酸中的氧元素也成了二氧化碳中的氧)。而生成物中12摩尔的水,它来源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即前两阶段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的,从元素的来源分析,其中的氢元素来源于前两阶段产生的[H——],其中的氧元素来源于第三阶段的原料氧气。所以生成物的水不是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故两边的水不能抵消。4“”.在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中,箭头上方标出的是叶绿体,而呼吸反应式箭头上方标的是“”“”酶而不是线粒体?答:对绿色植物来讲,可以说光合作用的全部场所是叶绿体;而有氧呼吸的三阶段中,其中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进行,因此线粒体只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不是全部场所,故总反应式中不能标上线粒体;由于呼吸作用需要一系列酶参加反应,酶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箭头上方标的是酶,它包括细胞质的基质中和线粒体中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5“”“.反应式右边写的是能量为何不是ATP”?答: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有氧呼吸的能量包括两部分,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少部分的能量被转移到ATP中,再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以1摩尔葡萄糖为例,它彻底氧化分解,可放出2870kJ的能量,其中只有1161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都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了。因此反应式中右边的能量实际上包括了两部分,即热能和储存于ATP“”中的化学能,所以能量的标出是比较合适的。6.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液pH会明显下降,为什么?答:人体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不能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要,部分骨胳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进入血液使其pH明显下降。7.用大豆生豆芽的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换水?答:防止豆芽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烧根烂根。8.糖酵解、糖发酵、无氧呼吸的区别?糖酵解:淀粉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糖酵解的底物一般是淀粉,场所在细胞质中。糖发酵:微生物分解糖类产生酒精或乳酸的过程。发酵场所也在细胞质中。发酵又分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两种类型。无氧呼吸:一般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生物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由于糖酵解和发酵的中间化学变化相似,而且两者的代谢过程都不需要氧气参加,故亦通称为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叫发酵只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习惯上叫发酵。注意二者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