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目录调整预想目录页CONTENTSPAGE政策背景1现行目录弊端2地方预热3调整预想4行业影响5第一章·政策背景1999年,我国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次年制定了第一版医保目录,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订;2009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09版医保目录,将基药目录中的治疗性药品全部纳入了医保目录的甲类部分,同时新增了200多个药品。国家医保目录按例4-5年调整一次,基本遵循“有进有出”原则,国家版目录制订出来后,各省在此基础上调整,甲类药品不变,乙类药品调入与调出的数量总和控制在国家版目录乙类药品总数的15%以内。如今,国家医保目录大调在即,早在去年上半年,工信部消费品司医药处官员便在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今明两年启动修改医保目录,目录将扩容”。第二章·现行目录弊端2009版医保目录已经施行5年之久,有业内人士认为,该版本目录弊端不断凸显,已不能适应医保覆盖面增加、医疗消费需求增加的要求,而对《医保目录》进行修订是深化医改的内在要求,在医药行业政策落地的关键时刻,医保目录的调整呼声越来越高。123目两会多位代表称,现行目录不能适应医保覆盖面增加、医疗消费需求增加的要求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原院长赵平认为,目录产品结构不合理,其中大部分为普通药,大病、疑难病药较少有全国人大代表称,目录调整周期过长,不适应当前新药研发上市速度和民众对更佳治疗效果的追求等录弊端第二章·现行目录弊端咋还不调整目录呢?现行医保目录弊端凸显,调整在即,国家层面也早就传出要对目录进行调整,各方都在催促新的医保目录,为何一直未有实质的动态。直到前不久才传出消息,医保目录调整已进入窗口期,相关部门正统筹考虑药品价格机制改革,研究新的医保目录制定办法。药价改革三保合一药价决定机制要改革,在此背景下医保药品支付目录和标准的修订就和医疗价格连在一起,需要统筹考虑医保目录的问题,或将有很大的变化本该2013年就完成的“三保合一”工作由于“三保合一”后管理归属权等问题一直没有定论,影响了新版医保目录修订进程第三章·地方预热近期,国家食药监局对部分药品品种和名称进行了变更,据此,人社部对医保目录也进行调整和规范,业内人士认为,这释放出医保目录大调的信号。新一轮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需要时间,中央至今也未有实质性的动作,但地方早已蠢蠢欲动,一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医保品种的调整。中央未动而地方先行,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医保品种的调整:第三章·地方预热-实例09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后,地方也相继公布了省医保目录。但由于国家版医保目录调整周期较长,加上在国家鼓励地方根据实际和疾病谱的变化先行先试的背景下,各地对医保目录的调整司空见惯。如今,一些创新药物和大病药通过谈判等进入医保目录更是备受瞩目。青岛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大病医疗特药救助清单,三保合一5个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目录15个大病保险特殊药谈判进入医保目录江西浙江2014年12月25日,青岛市政府和9家国内外药企合作,将13种特效药首次纳入青岛大病医疗特药救助清单。随后还对医保目录进行了调整,并完成了三保合一。2014年11月,江西出台《关于将甲磺酸伊马替尼等五种特殊药品纳入城镇大病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通知》,将甲磺酸伊马替尼胶囊(片)等5个药品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主要用于白血病、乳腺癌等的治疗。浙江于2014年12月15日发文邀请参加省大病保险特殊用药谈判,共有31个药品纳入谈判范围,最终确定了15个药品进入报销目录。此外,还增加了一批复合西药进入医保报销范围。数次新增医保品种、将创新药通过谈判纳入目录江苏如2014年3月将15种复合西药纳入医保药品目录;2014年12月调整现行医保目录中49种药品的支付限定范围等;2015年1月明确将通过谈判机制,将全省药品生产企业自主创新的药品,优先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一些创新药物和大病药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备受关注,其中青岛、江西、浙江、江苏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第三章·地方预热-实例虽然青岛、江西、浙江、江苏在一些创新药物和大病药通过谈判纳入医保目录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但其他省市也没有按耐住对医保目录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