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语文高学段立足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荷花》教学谈纪洪小学付明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其说过:“当代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选择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的时间和精力而受到最佳的效果。”这就要求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具有灵活性、科学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历“感知——理解——运用”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知识的感知保持和迁移的过程。下面以《荷花》教学为例,谈谈我的教学方法。1.指导看图,领会形象美。首先让学生看本课的插图,认识画面的形象美,引导学生按“整体——部分——整体”的观察顺序,了解画面上有什么,看后有什么感觉,然后要求学生口述,帮助学生初步领会彩图的形象美,为学文起铺垫作用。2.图文对照,理解语言美。在学生看图、说图、对画面有个初步的美感后,在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叙述彩图美的语句,通过图文对照,理解作者对对实景的描写语言。在文中,用荷花“开来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白荷花从“一个个荷叶中间冒出来”,学生通过读文急理解荷花多这一特点。用荷叶“碧绿”,荷花“雪白”,写出了颜色鲜,又用比喻句排比句写出了形状没。在第三段开头写了“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让学生从课文中理解这些语句的含义。体会到这些语句的准确、生动、具体、形象,也就领会了课文的语言美,同时又加深了对画面美的感受,为学生进入画面情境做好了感情上的准备3.启发想象,领略美的意境。学生读完课文后脑子里浮现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领略文章的意境美。课文最后一段写的是作者被一池荷花陶醉了二产生的幻觉,学生理解这种幻想有一定的难度,我就把这颗投影片恰到好处地放出来,然后请两位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让学生充分领略这种意境美。这三部学完之后,我问同学这篇课文学完有一种什么感受,学生异口同声说“好美呀!”我接着说作者用这么美的语言写荷花,你们想学一学吗?同学们回答是肯定的。抓住这一点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问他们春游看到了哪些花,今天就仿照《荷花》这课写自己最喜欢的一种花。在这课的教学中,合理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这种教学课堂结构,不仅符合教学的基本规律,而且体现了审美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了积极能动性和和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用“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寓教寓乐中增长了知识,也学会怎样去学习。湖北省老河口市袁冲乡纪洪小学付明电话:15271022309邮编:441811邮箱:1395302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