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第儿童贫血中山医科大学李文益6版第造血和血象特点营养性贫血贫血概述6版第造血和血象特点营养性贫血贫血概述6版第中胚叶造血期胚胎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造血和血象特点生后造血6版第中胚叶造血期胚胎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造血和血象特点生后造血6版第中胚叶造血:第3周开始,第6周减退;开始在卵黄囊,之后在中胚叶;主要是原始有核红细胞6版第中胚叶造血期胚胎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造血和血象特点生后造血6版第包括: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造血肝脏造血:是胚胎中期主要造血部位;主要产生有核红细胞,少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第5~8周开始,4~5月达高峰,6个月后渐退包括: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造血肝脏造血:是胚胎中期主要造血部位;主要产生有核红细胞,少量粒细胞和巨核细胞;第5~8周开始,4~5月达高峰,6个月后渐退肝脾造血期6版第第8周开始,红系为主,随后粒系也活跃●第12周后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个月后红、粒系减退,为终生造淋巴细胞器官第8周开始,红系为主,随后粒系也活跃●第12周后出现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个月后红、粒系减退,为终生造淋巴细胞器官脾脏造血淋巴结造血●第11周开始造淋巴细胞●终生造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短暂的红系造血功能6版第●6~7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来源于卵黄囊、肝或骨髓的淋巴干/祖细胞→胸腺→前T或成熟T淋巴细胞→外周淋巴组织→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短暂的红系和粒系造血功能●6~7周开始生成淋巴细胞来源于卵黄囊、肝或骨髓的淋巴干/祖细胞→胸腺→前T或成熟T淋巴细胞→外周淋巴组织→不同T淋巴细胞亚群●短暂的红系和粒系造血功能胸腺造血6版第中胚叶造血期胚胎造血期肝脾造血期骨髓造血期造血和血象特点生后造血6版第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胎儿4个月开始造血活动,成为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生后2~5周成为儿童唯一的造血场所;胚胎第6周出现骨髓;胎儿4个月开始造血活动,成为胚胎期主要的造血器官;生后2~5周成为儿童唯一的造血场所;骨髓造血期骨髓造血期6版第造血和血象特点生后造血脴胎期造血6版第骨髓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为红骨髓,代偿潜力小;如需增加造血,可出现髓外造血;5~7岁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髓;年长儿、成人限于扁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肩胛骨等)有红髓,黄髓有潜在造血功能;骨髓造血:出生后主要是骨髓造血婴儿期为红骨髓,代偿潜力小;如需增加造血,可出现髓外造血;5~7岁黄髓逐渐代替长骨中的红髓;年长儿、成人限于扁骨(肋骨、胸骨、脊椎、骨盆、颅骨、锁骨、肩胛骨等)有红髓,黄髓有潜在造血功能;出生后造血6版第正常情况下极少骨髓外造血;婴儿期造血需要增加时(如感染、溶血等),可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等恢复造血状态;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正常情况下极少骨髓外造血;婴儿期造血需要增加时(如感染、溶血等),可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等恢复造血状态;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和幼稚中性粒细胞;骨髓外造血骨髓外造血出生后造血6版第6版第造血和血象特点生后造血脴胎期造血6版第血象特点血象特点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RBC(×1012/L)Hb(g/L)备注出生时5.0~7.0150~2206~12小时↑↑血液浓缩2~3月3.0100生理性贫血>3月↑↑12岁后成人水平成人水平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RBC(×1012/L)Hb(g/L)备注出生时5.0~7.0150~2206~12小时↑↑血液浓缩2~3月3.0100生理性贫血>3月↑↑12岁后成人水平成人水平6版第生理性贫血的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生后自主呼吸血氧上升,RBC需要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生理性溶血: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生理性贫血的原因红细胞生成减少:生后自主呼吸血氧上升,RBC需要减少→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生理性溶血: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生长发育迅速:血循环量增加;6版第网织红细胞数网织红细胞数33天内:天内:0.04~0.060.04~0.0677天后:天后:0.02~0.02~以下以下((约约0.003)0.003)随生理性贫血恢复而短暂随生理性贫血恢复而短暂上升上升婴儿期以后与成人相同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