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与禅定古印度与禅定•印度人的学术没有一个不重视禅定的,印度人的学术没有一个不重视禅定的,宗教重视禅定,禅修,学术界也重视禅宗教重视禅定,禅修,学术界也重视禅修,禅定当中能够突破空间维次,能够修,禅定当中能够突破空间维次,能够恢复局部的本能。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恢复局部的本能。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这不是释迦牟尼佛发明的,古婆罗门教这不是释迦牟尼佛发明的,古婆罗门教他们传下来的。婆罗门教的历史,他们他们传下来的。婆罗门教的历史,他们有一万三千多年的历史。有一万三千多年的历史。•《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虑,虑而后能得。”•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你想走哪条路?你想走哪条路?•禅是什么?不着相,定是什么?不禅是什么?不着相,定是什么?不动心。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动心。外面境界相看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心里面如如不动,听得清清楚楚,心里面如如不动,这就叫禅定。这就叫禅定。•心镜心镜•从四禅八定里面看到六道轮回,上面能从四禅八定里面看到六道轮回,上面能看到二十八层天,下面能看到阿鼻地狱,看到二十八层天,下面能看到阿鼻地狱,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不是迷信。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不是迷信。30003000多年前,悉达多王子多年前,悉达多王子•十九岁离开家出去参学,寻师访道,当时十九岁离开家出去参学,寻师访道,当时印度宗教、哲学可以说世界之冠,他全都印度宗教、哲学可以说世界之冠,他全都参访了,一个都不漏。十二年结束,没地参访了,一个都不漏。十二年结束,没地方再学了,问题没解决。方再学了,问题没解决。•可是要问,这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可是要问,这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没人能解有六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没人能解答。宗教没法子解答,学术界也没法子解答。答。宗教没法子解答,学术界也没法子解答。•大家都误会了,把四禅天、四空天当作大般大家都误会了,把四禅天、四空天当作大般涅盘,大般涅盘讲不生不灭,认为那个境界涅盘,大般涅盘讲不生不灭,认为那个境界是不生不灭。那是很深的定功,几乎所有一是不生不灭。那是很深的定功,几乎所有一切都停止了,都不动,是那么样一个境界。切都停止了,都不动,是那么样一个境界。粗的念头伏住了,细念在流转他自己不知道,粗的念头伏住了,细念在流转他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念头没有了,极其微细的念头在流以为自己念头没有了,极其微细的念头在流转。转。•在菩提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这一在菩提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这一下才突破了。不但突破了六道,同时突下才突破了。不但突破了六道,同时突破了十法界,就是我们中国佛教里面所破了十法界,就是我们中国佛教里面所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才证得究竟圆满,问题解决了。六道这才证得究竟圆满,问题解决了。六道从哪来的,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六道,从哪来的,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六道,也明白了。六道之外海阔天空,无量无也明白了。六道之外海阔天空,无量无边的诸佛剎土,华藏世界被他看到了,边的诸佛剎土,华藏世界被他看到了,宇宙的源起也被他看到了。宇宙的源起也被他看到了。•释迦牟尼佛修了十二年,三十岁,于是他就把释迦牟尼佛修了十二年,三十岁,于是他就把学习放弃,学了十二年算是毕业,放弃了,在学习放弃,学了十二年算是毕业,放弃了,在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打坐,他开悟了,以后那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打坐,他开悟了,以后那个树叫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他在那个个树叫菩提树,菩提是觉悟的意思,他在那个地方大彻大悟。把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入更地方大彻大悟。把妄想分别执着全放下,入更深的禅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深的禅定,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