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名称6《开放与交流》科目历史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提供者马云课时1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介绍了唐朝的对外关系。在中华民族的开放史上,汉朝和唐朝是两个高峰期。在两汉的基础上,历经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唐朝的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更高层次。唐代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交通的发达,以及唐朝政府推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使得这一时期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极为繁盛,出现了自西汉以来的第二个高潮,它也促进了唐代经济的高度繁荣,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一个盛世。本课共分三个子目:“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分别介绍了唐朝与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和鉴真异域传道的情况;“玄奘西行”介绍了玄奘西方求法的情况;“国际性大都会长安”介绍了唐朝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和城市建筑布局特点。教材通过这三目内容勾勒出了唐朝对外开放与交流的全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知识与能力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知道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经等史实。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分析、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唐朝文化和各国交流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通过对玄奘、鉴真等不畏艰险,出国远行,学习交流的事迹介绍,启发学生不怕困难险阻、勇于开拓以及对事业执著追求精神。玄奘、鉴真等人热心于文化交流,成为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节,其业绩值得后人景仰。三、学情分析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制作直观性很强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设置问题,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探究欲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唐朝对外交流的情况。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采用多媒体课件,以穿越时空、讲故事等多元化探究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开放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教学难点:内容多,头绪杂,古今地名比较陌生,学生掌握可能有一定困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由话题“我的梦……”导入。2、教师:“我曾经想着梦回唐朝,有一天,还真的实现了,我通过一个不知名的时光隧道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只见这里雄伟壮观、布局严谨,随处可见外国商人、使者,不由得让我想起王维的诗句“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里为什么会有如此繁华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去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吧。1、学生话说自己的梦想。2、学生通过预习会得出结论:这里是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唐都长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唐都长安不是本课重点,所以通过教师故事性的讲解,学生理解即可,减轻学生负担。2二、新课探究第一板块: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多媒体展示预习内容。第二板块:合作探究,共涉新知。(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展示问题,小组合作探究:1、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朝?“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社会发展有什么帮助?2、你知道为传播中日文化做出贡献的还有哪些人吗?3、找学生讲一下鉴真的故事。(二)玄奘西行1、根据大家对《西游记》的了解,请一学生讲一下玄奘的故事。教师对学生讲的故事给予及时的肯定,但也要指出小说故事与史实的区别。2、学生根据课本探究:玄奘的贡献有哪些?1、学生根据预习情况,快速回答。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得出答案。3、通过对鉴真的了解,学习鉴真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精神。4、学生兴致勃勃讲解自己所了解的玄奘。5、学生结合课本及《西游记》的故事内容,总结玄奘的贡献。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团结意识及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讲故事,培养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及课堂动口的能力。3第三板块:牛刀小试,巩固新知。1.唐朝时期,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2、比较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的异同见课本39页“自我测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