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与生物群落》07模拟1.(07成都模拟)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物。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07南京质检)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D①紫金山上所有中华虎凤蝶的幼虫、蛹和成虫②江心洲的全部生物③玄武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④将军山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A.①②③B.②⑨④C.③④①D.①②④3.(07保定模拟)下图是某一资源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图中曲线的标号与下列各问一一对应正确的一项是C①种群数量最大的点②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③该种群迁入后环境阻力明显增大是从哪一点开始④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破坏,捕获的最佳时期应该在图中的哪一点①②③④AbacdBdcbaCdbcbDcadc4.(07江西模拟)在甲、乙、丙三个10M3的长方形笼内,各饲养雌雄鼠5对,雌雄成鼠间能够交配产生后代。如果始终向甲提供过量的饲料和饮水,向乙提供刚够5对成鼠食用的饲料和饮水,向丙提供仅有乙1/2量的饲料和饮水,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从生态学角度预测,一段时间后三个笼内鼠种群的情况AA.甲再经过一定时间后种内斗争的激烈程度会远远超过乙和丙B.甲呈“J”型增长,乙呈“S”型增长,丙数量将减少C.甲无种内斗争,丙的种内斗争始终比乙的更激烈D.从年龄组成上看甲为增长型,乙为稳定型,丙为衰退型5.(07临沂期末)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正确叙述是B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科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6.(07海淀期末)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为0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7.(东城区期末)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BA.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B.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完全相同的C.“S”型增长表明种群的数量与时间无关D.种群呈“S”型增长曲线常出现的理想条件下8.(07杭州联考)我们对针叶、阔叶混交林中的马尾松和山毛榉的存有量进行逐年统计,把马尾松的存有量与山毛榉的存有量的比值记作Y,如图所示,请指出两种树处于竞争状态的年段和在a年的优势树种分别是AA.1~e,马尾松B.1~b,马尾松C.b~c,山毛榉D.c~e,山毛榉9.(07潍坊统考)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C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B.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C.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10.(07潍坊统考)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B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数量较多,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11.(07连云港)观察下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DA.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环境、资源非常优越,生存空间无限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小断加大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K值,只是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二、多选题1.(07汕头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