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实践教学心得护理专业《临床营养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0701113)一、课程说明课程总学时数36,其中理论教学3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周学时2,学分2,第四学期开课。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护理本科专业限选课程。2、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临床营养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熟悉其研究内容和应用方法。(2)掌握基础营养、食物的营养价值、公共营养、妇幼及老人营养、临床疾病营养。(3)能够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评价机体营养状况;结合临床病例制定营养处方,预防保健治疗临床疾病。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第一章1---4节(营养素概论)2学时第一章5—8节(营养素概论)2学时第二章1—4节(健康人群的营养)2学时第二章5—7节(健康人群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1节(医院膳食)2学时第三章第2节(循环系统疾病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3节(消化系统疾病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6节(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7节(代谢疾病与营养疾病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9节(手术、创伤患者的营养)4学时第三章第10节(烧伤患者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11节(肿瘤患者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12节(儿科疾病的营养)2学时第三章第13节(孕、产妇和乳母的营养)2学时实践教学营养状况的评定第1页共6页2学时一日食谱计算及评价2学时常见疾病营养处方的制定2学时4、使用教材与参考书教材:《临床营养学》张爱珍主编(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主要参考书目:(1)郭红卫主编《医学营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2)高言诚主编《营养学》,北京体院出版社,1991年2月5、课程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了解营养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临床营养的主要方法,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常见营养相关疾病的膳食指导。难点是将临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与临床各疾病的营养代谢障碍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制定相适应的临床营养处方。6、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多种手段开展教学。7、课程考核方法与要求本课程的总评分为三部分。理论考试占70%,实验作业占20%,平时(考勤)表现占10%。8、实践性教学安排与临床各疾病相结合,开展临床营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检测方法的实验课程,每次2学时,共3次实验教学,总计6个学时。二、教学内容纲要第一章营养素概论(学时数:4学时)一、蛋白质教学内容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蛋白质食物来源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供给量;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方法及蛋白质互补作用。教学要求1.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分类,蛋白质食物来源及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评价方法;2.掌握蛋白质生理功能,蛋白质供给量,食物蛋白质营养第2页共6页价值评价方法及蛋白质互补作用。二、脂类教学内容脂类和脂肪酸的分类;脂类的主要生理意义;脂类的供给量;脂类的食物来源;脂类营养的评价。教学要求1.了解脂类和脂肪酸的分类。2.理解脂类营养的评价方法。3.掌握脂类包括必需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和食物来源。三、碳水化物与膳食纤维教学内容碳水化物分类;在膳食中的比例;膳食纤维的种类;碳水化物和膳食纤维的主要生理意义和食物来源。教学要求1.了解各种碳水化物的特点,膳食纤维的种类。2.熟悉碳水化物与蛋白质、脂肪代谢的关系。3.掌握碳水化物的分类,碳水化物在膳食中的比例,碳水化物和膳食纤维的主要生理意义和食物来源。四、能量教学内容能量单位;能量来源及产热系数的概念;能量消耗的内容;能量供给量。教学要求1.了解能量供给量。2.熟悉能量单位。3.掌握能量来源及产热系数的概念,能量消耗的内容。五、维生素教学内容维生素分类、特点;机体维生素的营养评价方法;维生素缺乏时机体出现的缺乏症;有些脂溶性维生素过多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教学要求1.了解维生素分类、特点。2.熟悉机体维生素的营养评价方法。3.掌握维生素缺乏时机体出现的缺乏症,有些脂溶性维生第3页共6页素过多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维生素的主要食物来源,维生素缺乏症的防治。六、矿物质教学内容钙、铁、锌、碘、硒等矿物质的需要量与供给量;人体钙、铁、锌、碘、硒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