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21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1.(·温州模拟)下图是1984年11月15日《新民晚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反映出()A.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有所转变C.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D.上海享有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解析]“”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这体现了企业的股份公司制改革,这是企业所有权的变更,体现经济体制的转变,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承包经营经营权的转移,故A项错误;C“”项社会共识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D项经济特区不包括上海,故D项错误。[答案]B2.(·中山统考)“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材料中所说的两次组织方式改变()A.都是在农民完全自愿基础上B.都得益于农业生产合作社C.都改变了农村土地经营方式D.都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解析]“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这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者都坚持集体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较快,有些不是自愿的,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得益于生产合作社,故B项错误;在农村土地经营方式上,前者是集体统一经营,后者是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故C项正确。[答案]C3.(·重庆五区调研)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农村率先进行了改革。随后在农村中盛“”“传一些民谣:全家一齐干,不到天黑不吃饭。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农业实行大包干,粮食年年都翻番。下列对民谣解读有错的是()A.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高兴心情B.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利C.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材料中民谣盛传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实行之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自主分配农产品的权利,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体现兼顾“”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粮食年年都翻番表明农业生产的发展,故B、C、D三项正确;通过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使用权,却并未获得所有权,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A4.(·广州联考)总面积排广东省第六的县级行政区惠东,从1983年拥有2445个自然村,到年锐减到2010个,近30年时间全县有435个村庄消失,年均消失14.5个。这反映了()A.农业生产衰败B.城市化进程发展C.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D.乡镇企业发展壮大[解析]题干中自然村的减少是国家政策的转变,和农业生产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乡村数目减少是城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故B项正确;计划生育使人口减少不能改变村庄的消失,故C项错误;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与题干材料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答案]B5.(·西安五校一模)新华社北京年11月7“日电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A.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实行对外开放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解析]会议的召开,体现不出抉择的问题,故A项错误;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对内改革,都说明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B项正确;C、D两项只体现了抉择的一方面,不够全面,故C、D两项错误。[答案]B6.(·珠海质量监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就是去苏联模式化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以下史实中,属于中国去苏联模式化的是()A.着重发展重工业B“”.实行一五计划C.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D.强调集体利益,忽视个人利益[解析]“”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其特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