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4单元第21讲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真题体验新人教版必修21.(·浙江文综·19)20世纪80年代,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学者敏锐地看到“公社体制改革后,农工分了手,农业经营承包到户”;企业家感慨说“现在不同了,我得考虑如何增强企业活力”。这表明()①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②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时间:20世纪80年代,可排除③现代企业制度开始试点。④非公有制经济开始起主导作用表述错误。故选A项。2.(·江苏历史·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D[解析]材料中“农民并非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说明农民主动实施某种制度,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正是自己闯出了一条农业承包责任制的新路,符合题干意思,故选D项。3.(·天津文综·10)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字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应选C项。4.(·四川文综·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新时期经济建设中对外开放。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改革开放初期是摸着石头过河,因此比较谨慎,上海长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国人思想尚不开放的情况下,没有贸然开放上海,故①④正确,应选D。②③与史实不符,故排除。5.(·江苏历史·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及其意义。甲线段是20世纪90年代初,此时经济高速增长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搞好市场经济,以及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故选择C项。6.(·天津·9)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入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一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答案]D[解析]本题以天津达仁堂在新中国成立后经营管理的变化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变化对企业影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运用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知识点分析。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销售由国家负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完全的市场主体,必须按照市场的需求独立来组织生产和销售,导致其一时无法适应,感到“茫然”,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上述分析不符,排除。7.(·江苏历史·11)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