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走向高考】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第44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巩固新人教版选修31.(·南昌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日本天皇停战诏书》材料二在二战结束50周年的时刻,我们愿向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的受难者,表示哀悼。我们回顾世界现代史上殖民统治和侵略的种种行为,我们承认过去进行这类行为和给其他国家公民特别是亚洲人民所造成的痛苦的事实,深表遗憾。——日本众议员1995年6月9日《终战决议》请回答:(1)驳斥材料一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终战决议》。[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1)材料指出日本向美英宣战的理由是:“为东亚之安定、敌方频杀无辜”。这一说法明显错误,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日本的侵华战争等战争对亚洲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日本被迫接受联合公告,宣告投降,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损失惨重等等。(2)《终战决议》中日本对二战的反思并不彻底,日本并没有诚心的悔罪,没有为亚洲饱受日本侵略灾难的国家道歉的意思,这是日本在回避战争的责任,日本的历史观问题极有可能误导日本再次走向战争之路。[答案](1)驳斥:日本发动战争是为了争夺霸权,日本的对外战争给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原因:中国: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全民族的抗战;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出兵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失道寡助,损失惨重。(2)决议中没有“谢罪”、“道歉”等字样,说明没有认罪的诚意。决议“种种行为”和“受难者”等含糊词语,回避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性质,不顾对外侵略的历史;日本以侵略者的历史观和战争观对历史进行歪曲和辩解。2.(·滨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摘选自凤凰网《“悔过”是如何炼成的:德国战争罪行反省之路》请回答:(1)依据材料概括战后德国对二战的态度变化及原因。(2)指出有利于世界和平事业继续发展的正确历史观。[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从材料“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70年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可以概括出战后德国对二战的态度。从材料“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可以归纳出德国态度变化的原因。(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尊重历史,反思历史(以史为鉴)是正确的历史观。[答案](1)态度:从“受害者”到“悔过”。原因:奥斯维辛审判的开展;媒体的追踪报道与评论;知识精英的发声;政府的政策推动;社会的反思与辩论。(答对任意四点即可)(2)尊重历史,反思历史(以史为鉴)。3.(·德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际联盟李顿调查团)于1932年10月提交的报告……否认日本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