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农问题的考察广西“三农”问题的考察众所周知,所谓“三农问题”,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农民贫困而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占决大多数的国家,根据2005年的人口调查显示,中国大约有接近9亿的人群生活在农村,所以解决所谓的“三农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是极大的关乎民生关乎国家稳定的大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集的省区,由于历史上以及其他的若干原因,广西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准。就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广西多山耕地稀缺,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等等原因,相对于东部的发达省份,广西很多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尤其悬殊。可以说,目前广西最贫困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广西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因此,广西在响应祖国号召逐实推进西部大开发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并解决好广西所谓的“三农问题”,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突出的重要位置,必须使广西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更快的发展,必须使广西农民的收入有更大幅度的增长,否则,无论建设了多少基础设施,投资了多少工程项目,对于解决广西城乡贫富差距,改善实际广西民生的问题,都不能算是真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农问题”不仅是中国最难承受的问题之一,相对于广西的实际情况来说,更是如此。这些年,自治区政府从各方面考虑,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包括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农业投入、降低农资价格、取消农业税,等等。但我认为:所有这些措施,都不过是一种作秀,或者说这些其实都是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措施,所谓的“三农问题”其实是一个死结,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只有一个手段――取消这个问题。为什么说所谓“三农问题”是一个死结呢。截止到2007年底,广西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不到18%,而广西农业劳动力人口总数却占到了全区就业人口的60%以上。即使不考虑城乡生第1页共4页育率的差异,按平均的负担水平来看,广西目前是用18%的gdp来养活60%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希望使这60%的广西农村人口生活得和城市人口一样富裕,从数学上就是一个悖论。其实,实际说来,世界上的现代化国家与现代化的工业发达城市,农业产值占gdp的产值,均在12%以下,所以不可能把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拿来作为提高广西农民的产值与基本收入的办法――因为这是逆时代而动的。另外政府以往所谓的提高农产品价格等等手段,都不过是在做表面文章,无论什么措施,都不可能使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有些人喜欢说,“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负担重,是乡镇干部鱼肉百姓,等等。南石认为这些现象可能是存在的,但并不是“三农问题”的真正核心。如上所述,即使没有任何人去给农民以负担,农民也不可能创造出比城市居民更高的人均产值。当然,就目前广西的实际情况来说,农民的城市化一样面临着诸多的障碍:一:城市化成本问题:装备一个农民,和装备一个工人或者服务业从业者,需要的资金是不同的。要让广西3000多万农村劳动力成为二、三产业劳动者,需要的投资对于我们的自治区政府来说这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要使3000多万农村劳动力以及他们带出来的父母、儿女等在城市生活下来,需要庞大的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这些都不是自治区政府机构部门一夜之间能够努力完成的。再者,就实质来说,如果广西所有的农民兄弟们都进入城市,那么无论对于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将是一场生态灾难,广西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环境根本无力承担这些人口,广西不是很发达繁荣的二、三产业也一样不能完全地吸纳这些劳动力。二:教育问题:农民要成为二、三产业劳动者,另一个障碍是文化水平问题。城市劳动力中,不识字的恐怕不多,不懂现代市场规则的,也不多。第2页共4页而广西3000多万农村劳动力中,恐怕绝大多数的文化水平都不适合进入城市就业。我们现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确保农村的新增劳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成为非农劳动力,也就是把农村的年轻一代吸纳到二、三产业中去。这样做的前提,是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又有人说。广西农村教育水平差,是因为自治区政府投入不足。这话有一半对,有一半则是不负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