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诲处范文之学校诗词雅韵(吟诵)施行方案一、课程目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代的《诗经》到诸子百家的诗文,其知识之广泛,包容之博厚,辞章之精华,内涵之丰富,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尤其是中国的古典诗文,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包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行。学校推行古诗词诵读活动,目的是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适应、高尚情操、优秀品行的人文教育有机地交融,着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二、课程的施行1、施行要求(1)课内课外相结合《诗词雅韵》、《古诗文吟诵》在我校一至九年级施行,在每周安排1课时的校本拓展课进展。同时要求学生在选读选背上,做到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2)与校园文化建立相结合从建立书香校园入手,举办读书节,组织古诗文默写竞赛,构成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气氛。(3)与课程改革相结合加大语文等学科教改力度,促进课外阅读,尝试将《诗词雅韵》、《古诗文吟诵》引入教学,提升学生的欣赏才能。(4)与综合评价相结合A按年级完成规定的篇目。B语文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做到平时检测和阶段性检查相统一。C与读书节竞赛相结合。2、施行方式主要采取的是“读一读,吟一吟,比一比”的根本方法。读一读:要求学生以一般话读古诗,明白古诗的腔调,读正确,可以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读出一般词语停顿的节拍,并用这种方法指导本人吟诵古诗。吟一吟:老师以平仄相间的规律来指导诵读中抑扬顿挫的节拍变化,教学生体会古诗的神韵,按“平长仄短,半念半唱”的方式读出古诗的韵律。比一比:每学期举行古诗词默写与欣赏竞赛。3、施行时间语文课课前两分钟。每周一节语文拓展课或两周一次班会课。每周一次午会课在校内要求时间与阅读摘记时间穿插进展三、课程评价1、自评和他评相结合。2、老师评价与家长的评价相结合3、测试评价和竞赛评价相结合学校教诲处备注:本学期各年级学习篇目一年级:《春晓》、《静夜思》、《咏鹅》、《春日》、《画》、《草》、《江上渔者》、《悯农两首(锄禾)》、《江雪》、《竹里馆》二年级:《赤壁》、《听弹琴》、《滁州西涧》、《登鹳雀楼》、《曲池荷》、《柳》、《凉州词》、《登幽州古台》、《行路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年级:《菊花》、《赠别(一)》、《赠别(二)》、《宫词》、《别董大》、《夜雨寄北》、《宿建德江》、《赠汪伦》、《山中送别》、《忆江南》《泊船瓜洲》、《蚕如》、《示儿》、《杂诗》、《咏柳》四年级:《遣怀》、《霜月》、《隋宫》、《登科后》、《巴女谣》、《渡汉江》、《塞上听吹笛》、《长干行》、《次北固山下》、《旅夜书怀》五年级:《金谷园》、《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离思》、《塞上听吹笛》、《寄令狐郎中》、《出塞》、《蚕妇》、《田园乐》、《瑶池》、《念奴娇。赤壁怀古》六年级:《诗经》1-4;《唐诗》1-10;《宋词》1-5;《元曲》1-5七年级:《诗经》5-8;《唐诗》11-20;《宋词》6-12;《元曲》6-12八年级:《诗经》9-10;《宋词》13-20;《元曲》13-20;文言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