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部分第一章第3课时[定时规范,反思纠错!](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的反应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解析】干扰素不属于抗体,抗体的本质是球蛋白;抗体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抗体分布在血清、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答案】D2.(2009年东北师大附中)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②⑤B.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③⑤⑥⑦【解析】分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是将病原体阻止在皮肤、黏膜(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之外,使其不能进入机体组织细胞中,因此①②④⑤都是第一道防线。值得注意的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体液主要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及细胞内液等,而胃液,唾液不属于体液,故其中的杀菌物质对细菌的杀灭作用,不属于第二道防线,应是第一道防线。【答案】C3.(2009年天津五区县重点学校联考)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解析】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有些人接触到过敏原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由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有些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被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识别而发生过敏反应。【答案】B4.如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Ⅱ、Ⅲ过程都需要细胞膜糖被的参与,Ⅶ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B.细胞③是B细胞,它由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而来C.Ⅳ、Ⅴ过程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产生的细胞⑤无识别作用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Ⅶ反应,因为Ⅴ过程可迅速完成【答案】A5.(2009年天津重点中学一模)下面关于人体内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的理解,准确的是()A.二者细胞核内DNA分子的数量不同B.二者细胞器的数量和种类均不同C.二者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不同D.二者最初的来源不同【解析】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都是由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者属于体细胞,核内DNA分子数相同。效应B细胞参与效应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二者参与的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不同。效应B细胞与效应T细胞中细胞器的种类相同,数量不同,如二者都有核糖体、线粒体等,但由于效应B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因此内质网、高尔基体特别丰富。【答案】C6.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B.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由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共同作用于抗原C.过敏反应是因为记忆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造成的D.细菌外毒素进入人体,需要有特异性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解析】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特定的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由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淋巴因子不能直接作用于抗原,其作用是促进免疫细胞的功能;记忆细胞不能产生抗体;细菌外毒素进入人体,人体产生特异性抗毒素与它结合,能使它丧失毒性。【答案】D7.(2008年广东生物)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解析】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导致其他病原体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