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部分第七章第1课时(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一、选择题1.(2009年青岛质检)按照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B.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反复舔食树洞中的蚂蚁不断伸长的结果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长期的相互选择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答案】C2.(2009年武汉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④⑤⑥D.①③④⑤【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隔离使两个种群的基因不能进行交流,在各自环境的选择下朝着不同的方向改变着各自种群的基因库和基因频率,当这种改变突破了种的界限时,产生了生殖隔离,便形成了两个新的物种。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B3.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导致了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多样性包含三个层次: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因此①②④代表的含义叙述错误。【答案】C4.(2010年安徽合肥一检)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A.不断衰退B.不断进化C.产生新的物种D.丧失基因库【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实质,据题意,A基因频率会减少,a基因频率会增加,种群就会进化。【答案】B5.(2009年北京西城)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出现的频率以及A、a基因频率分别为()A.42.5%32.5%55%45%B.55%45%55%45%C.42.5%32.5%45%55%D.55%45%45%55%【解析】由题意可知,Aa基因型个体占:1-30%-20%=50%,该种群植物自交后,AA占30%+50%×1/4=42.5%,aa占20%+50%×1/4=32.5%,Aa占1-42.5%-32.5%=25%,a的频率为:32.5%+×25%=45%,则A的频率为:1-45%=55%。【答案】A6.(2010年湛江模拟)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A.4.4%B.5.1%C.6.8%D.10.2%【答案】C7.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答案】B8.(2010年淮安调研)1950年,为除去对农作物构成重大危害的兔,澳洲使用了能引起兔致命疾病的病毒。如下图所示是对此后6年间兔的致死率和病毒的毒性变化进行调查的结果。生物学家从以上结果中得知一个事实,即兔因发生遗传性的变异而对病毒产生抗性;病毒也因遗传的变异而毒性减小。兔和病毒进化的主要原因是()A.隔离、自然选择B.隔离、突变C.自然选择、定向变异D.自然选择、突变【答案】D9.(2009年江苏省南京市模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