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鸿门宴:历史上最著名的那场饭局》有感读《历史上的江阴》有感古诗有云。江阴好,山水气势雄,长江滚滚隐蛟龙,四季景无穷。江阴好,人物冠古今,畸人侠客不须寻,行事足讴吟。江阴,兴于江之南。江南为阴,因此得名。江阴这个名字以延用近1500年,但她的历史更加悠久绵长。在《历史上的江阴》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许多关于江阴文明的故事。其中,我还见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走遍千山万水的徐霞客,有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刘半农,有带一把二胡进入大雅之堂的刘天华,有始创致和堂的柳宝诒,还有一手创办南北两大图书馆的缪荃孙、改造织布机的黄昭""人文的光环笼罩着历史上的江阴。在众多文章中,令我感悟至深的是《良渚文化遗址高城墩》一文。在江阴西乡与常州交界的石庄大坎村,有一个大土墩,叫高城墩,墩高12米,长102米,宽80米,面积有八千多平方米。土墩南面有一个村庄,名为高城墩村,村中的老百姓认为自己是汉高祖刘邦之后。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大门上贴一副对联:“刘氏家声远,彭城史泽长。”他们的习俗世代相传,多少年来,土墩依旧如故,保存完好。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人们的传统观念被打破,开始有人在墩上取土垫层基,填猪舍,墩子便越来越小,越来越低。1977年,生产队队员在墩上挖土建砖窑时,在土里挖出了一堆白乎乎的石头,这些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社员们以为这些是不祥之物,便把它们丢进了附近的池塘里。高城墩挖出奇怪石头的消息,传到了常州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耳里。派人勘察后,大吃一惊。原来这些不是石头,而是极其珍贵的玉。1985年,人们又挖到了红陶鼎足等器物,红陶江阴博物馆得到消息后立即前往考察,确定高城墩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文化遗址1999年11月,XX县区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组成了联合考古队,对高城墩进行了科学地考古发掘,终于把高城墩神秘的面纱揭第1页共2页开了。原来高城墩是一个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高台墓地,里面埋葬的是那个时期的贵族,从出土的玉器看,高城墩属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在一个浙江名叫良渚的地方而被命名,距今5000多年,那时社会相对发达,已显出了国家的雏形,因此被考古学家称为东方文明曙光升起的时代。高城墩考古的重大成果,轰动了全国,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读完了这本《历史上的江阴》,我不由得发自内心感慨。历史上的江阴是丰富的,有平缓也有激流,有欢欣也有隐痛,有悲悯也有灼伤,有战歌也有繁华。《历史上的江阴》读之,感之,悟之,爱之。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