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最少的是赫哲族,汉族遍布全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居在东北、西南、西北;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1宁夏居住着35个民族。其中,回族约占35%,汉族占大多数,其他少数民族比例很小。尽管他们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不同,但和睦相处。不论是一般聚会,还是出差旅行,只要有回民,哪怕只有一位,就会安排清真餐。回民办喜事,会请汉族朋友;汉族有嫁娶,也邀请回民朋友。2平罗县位于宁夏北部,东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相临,西与阿拉善左旗接壤,南与银川市贺兰县、北与石嘴山市惠农区相连。总面积2251.6平方公里,全县辖7镇6乡,160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总人口29.8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9万人,有回、汉、蒙等15个民族,其中,回族人口9.55万人。县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是行政区划调整后石嘴山市所辖唯一的建制县。第一课回族简介回族是目前中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公元7世纪中叶,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来到中国定居。公元13世纪,蒙古军队西征,中亚的穆(mù)斯林大批迁入中国,后吸收汉、蒙古、维吾尔等民族成分,逐渐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回族。回族的通用语为汉语,在边疆民族地区,回族人民还经常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信仰伊斯兰教,信徒称“穆斯林”。回族主要聚居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甘肃、新疆、青海、河北以及3河南等地区亦有分布。回族有小集中、大分散的居住特点。回族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吸收了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生活习俗,形成了其独特的习俗。第二课回族的语言文字一、回族语言文字习俗的发展演变早在唐、宋时期,穆斯林商人把自己原来的波斯、阿拉伯语等语言带到了中国。清王朝为了巩固统治,强迫回族迁徙,与汉族杂居、通婚。回族语言逐渐衰落,汉语逐渐成为回族的语言。二、回族语言文字习俗传承回族在使用汉语的同时,依然保留了部分独特的民族语言——经堂语。经堂语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类是阿拉伯语音译借词。第二类是古波斯语词汇。第三类是回族人民使用的一些特殊词汇。4第三课回族的建筑回族建筑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作为回族宗教和文化中心的清真寺建筑上。回族清真寺一般可分为宫院型或圆顶型两大类清真寺由于与其他民族杂居,所以民居形式各具特色,与分布地民5居形式类似。民用住房第四课回族的饮食习惯回族的主食以米、面为主,肉食方面禁忌(jì)颇多。例如:猪、马、驴、骡以及自然死亡的动物和血液等。回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的特色美食。你能说出下列小吃的名称吗?()()()()6第五课回族的服饰回族最具特色的服饰就是帽饰。回族男子喜戴无檐(yán)小帽,俗称“礼拜帽”、“白帽”、“号帽”,颜色以白色、圆顶居多。盖头,亦称“面纱”,是穆斯林妇女的遮面护发头巾,即是装饰品,也起防沙保洁作用,已成为民族习惯。7第六课回族的姓名回族中马姓较多,这主要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其次,还有海、郑、哈等姓氏。回族人一般都有两三个名:乳名、回回名(亦称经名)、学名。8第七课回族的婚俗和丧葬回族实行有限开放的婚姻制度,反对独身。历史上回族经历过从开放的民族外婚制向以民族内婚制为主,辅以“族外教内婚”的有限开放婚姻转化的过程,这与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有关。现在,一般说来以双方都是穆斯林为首要条件,和其他民族通婚,对方必须入教。在回族的风俗习惯中,最有民族特点的当属具有浓厚伊斯兰风情的丧葬仪式。回族实行土葬,反对火葬。实行速葬,一般埋葬不隔夜。9第八课回族的礼仪习俗一、见面礼回族见面礼主要是道“色俩目”——表示相互祝贺和问候。二、“洗三”。小孩诞生以后要“洗三”,即请亲邻来吃羊肉臊(sào)子长面。10第九课回族的卫生习惯回族有洁净的起居卫生习惯。回族由于受到宗教影响,特别强调“心净”,所以更为重视“身净”。“身净”是回族穆斯林长期按照伊斯兰教规范沐浴净身而养成的清洁卫生习惯。“身净”还包括衣着整洁得体。11第十课回族“花儿”回族群众喜欢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