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2011无水印版VIP免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2011无水印版_第1页
1/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2011无水印版_第2页
2/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2011无水印版_第3页
3/3
第9卷第22期·总第126期2011年11月·下半月刊119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渴;痛证;中医诊疗标准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1.22.087文章编号:1672-2779(2011)-22-0119-031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按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本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患病年龄7~80岁不等,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峰见于50~60岁。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DM患者中约有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患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本病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2病因病机2.1病因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DPN的病机有虚有实。虚有本与变之不同。虚之本在于阴津不足,虚之变在于气虚、阳损。虚之本与变,既可单独起作用,也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既可先本后变,也可同时存在。实为痰与瘀,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互结并见。临床上,患者既可纯虚为病,所谓“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又可虚实夹杂,但一般不存在纯实无虚之证。虚实夹杂者,在虚实之间,又多存在因果标本关系。常以虚为本,而阴虚为本中之本,气虚、阳损为本中之变,以实为标,痰浊瘀血阻滞经络。2.2病机及演变规律DPN病机是动态演变的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按照气虚夹瘀或阴虚夹瘀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夹瘀的规律而演变。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专题项目[ZYYXH/T3.5-2007]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2.1麻木为主期多由于肺燥津伤,或胃热伤阴耗气,气阴两虚,血行瘀滞;或气虚血瘀,或阴虚血瘀;或气阴两虚致瘀,脉络瘀滞,肢体失荣。临床可见手足麻木时作、或如蚁行、步如踩棉、感觉减退等。2.2.2疼痛为主期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迁延不愈;或由气损阳,或阴损及阳,阳虚失煦,阴寒凝滞,血瘀为甚;或复因气不布津,阳不化气,痰浊内生,痰瘀互结,痹阻脉络,不通则痛。临床上常呈刺痛、钻凿痛或痛剧如截肢,夜间加重,甚则彻夜不眠等。2.2.3肌肉萎缩为主期多由于上述两期迁延所致。由于久病气血亏虚,阴阳俱损;或因麻木而肢体活动长期受限,血行缓慢,脉络瘀滞,肢体、肌肉、筋脉失于充养,则肌肉日渐萎缩、肢体软弱无力。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麻木、疼痛等表现。2.2.4与DF并存期由于DPN常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互为因果,因此,DPN后期往往与DF同时存在。一旦病至此期,则病情更为复杂,治疗当与DF的治疗互参互用,择优而治。2.3病位、病性DPN病位主要在肢体络脉,以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为本;或由此导致肢体络脉失荣而表现为以虚为主的证候;或由此导致的脏腑代谢紊乱产生的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相互交阻,留滞于络脉,表现为本虚标实之候。但无论是以虚为主或本虚标实,血瘀均贯穿DPN的始终。3诊断3.1临床表现3.1.1症状肢体常见对称性疼痛或(和)感觉异常。呈刺痛、灼痛、钻凿痛,位于深处,似在骨髓深部,或剧痛如截肢,或痛觉过敏,不得覆被,每于夜间就寝后数小时疼痛加重,白天或行走后减轻;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以上,分布如袜套或手套样,感觉常减退。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也可伴发神经关节病或夏科关节病及腱反射障碍。3.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防治指南2011无水印版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