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并购重组研究摘要。基于金融机构的视角,分析了支持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必要性。一方面,国企并购重组有利于国企经营效率提高和资本积累,能快速实现生产集中和规模经营,加速实现资本积累。另一方面,国企并购重组,尤其是跨国并购,能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据此,金融机构必须具有全局观念,毫无动摇地支持国有企业合理的、正当的并购重组需求。关键词:国有企业;并购重组;金融机构一、引言及文献综述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向好,但存在一些问题,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银行不良率上升,金融风险有所抬头。为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紧迫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历次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并购重组①对做大国有资本、做强国有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国内外企业并购重组热潮的推动下,学界学者也进行了较多研究。pauletc.(2004)认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企业重组前后的绩效不可预测,难以评估重组价值。landsmanetc.(2005)认为债务企业不得已被收购,主要受地方政策的影响。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并购重组的相关研究,高方露和康健(20XX)以20XX年度沪深两市国有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为样本,以净资产收益率衡量并购前后的效益,结果表明,资产收益率呈u型,也即并购后短期内企业效率呈现下降趋势,之后并购效率开始显现。戚聿东和张任之(20XX)以2008年电信行业并购重组为样本,通过盈利和营运能力两个维度的指标评价并购重组绩效,发行中国移动并购重组绩效基本无变化,而中国联通并购重组绩效却大幅下滑,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是跟企业内部经营方式有关。徐雯(20XX)从背景、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研究了部分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情况,剖析了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王梅婷和余航(20XX)通过对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趋势的梳理,得出并购重组是国企改革的主流趋势,是国企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第1页共4页高国企在国际关键领域和行业话语权的重要手段,但实践中仍要防范国企盲目并购及导致的恶性竞争。韩宏稳和唐清泉(20XX)采用2008-20XX年沪深a股并购重组的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关联并购对并购方绩效的影响,发现关联并购会产生显著的负向作用,这可能主要是由内部代理问题所导致的。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沉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只要企业仍有竞争力,可以通过战投或财投对企业并购整合,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企业并购重组牵扯面广、范围大、难度大,离不开资金流动与运作,而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这个角度研究国企并购重组有着重大意义。二、金融机构支持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以科斯产权理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清晰是造成企业低效的根源,应私有化解决产权问题,而国企并购重组会造成更严重的资源垄断浪费和运行效率低下。然而,对于国企垄断低效的结论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一方面,从理论机制来看,国企的效率来源于垄断不准确。更多的学者发现国企改革对国企效率有显著的提高。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承担着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的责任和国家战略性责任,并且税负较重,加重了国企资本结构失衡。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提高国企资本积累率和改善经营效益,快速实现生产集中和规模经营,加速实现资本积累。另一方面,从实践效果来看,虽然国企在战略性领域占据垄断地位,但垄断地位与垄断势力有明显的区别,要看国企是否利用其支配地位打压、限制其他企业并获取垄断利润。很多专家学者也通过测算证实了,国企微观效率提高是国企经营绩效改善的基础,所有制对于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认为国企经营改善主要来自垄断是不符合实际的。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经济市场面临着小企业过度竞争、行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而不是国企垄断。并购重组,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国企的垄断地位。从国际视角来看,世界市场上资本集中和垄断趋势不断加强,国有企业既有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更肩负保障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使命,国企并购重组,尤其是跨国并购,能打破国外企业的垄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