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一、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以20—50岁为多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5好发部位:腰4-5椎间隙腰5-骶1椎间隙6正常椎间盘及病理椎间盘7病因及发病机制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病因。纤维环和髓核脱水,失去其正常的弹性。损伤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发因素。遗传因素先天性椎管狭窄妊娠8病理和分型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9护理评估护理评估(一)健康史(二)身体状况1、腰痛:最早出现症状,向下肢放射,休息后减轻2、坐骨神经痛3、马尾神经受压10护理评估护理评估4、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叩痛病变椎间隙的棘突旁1cm处有深压痛、叩痛,并伴有向小腿或足部的放射痛,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11脊柱侧突侧突的方向取决于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12护理评估护理评估5、直腿抬高试验病人平卧,膝关节伸直,被动直腿抬高下肢,至60度以内即出现放射痛即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66、神经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减退,肌力下降,腱反射减退或消失13直腿抬高试验14护理评估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四)辅助检查1、X线片:鉴别有无结核、肿瘤2、CT、MRI:可进行全面观察3、肌电图检查:鉴别诊断15(五)治疗要点与反应:1、非手术疗法2、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法:开窗式、半椎板、全椎板切开减压髓核摘除最新的微创治疗:经椎板间隙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优点: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又能最大限度保持腰椎的力学稳定性。16护理诊断1、疼痛:与髓核压迫引起的炎症有关。2、躯体活动障碍:与神经功能障碍有关。3、知识缺乏:缺乏功能锻炼的基本知识。17护理目标1、病人的疼痛得到减轻或消失2、生活能够自理3、获得椎间盘突出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18护理措施减轻疼痛活动与功能锻炼提供疾病康复知识术前准备床上排尿排便训练、常规皮肤准备心理护理19(一)(一)一般护理一般护理(二)(二)病情观察病情观察(三)(三)治疗配合治疗配合(四)心理护理(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五)健康指导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一)一般护理1、休息与体位: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休息,3-4w,起床活动时需戴腰围;卧床期间坚持功能锻炼;3个月内不做弯腰动作;手术后平卧两周,戴腰围起床活动,以防神经根粘连。2、饮食:易消化饮食,防止便秘3、基础护理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二)病情观察1、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2、牵引是否有效3、疼痛是否减轻4、引流是否通畅护理措施(三)治疗配合(三)治疗配合1、骨盆牵引:目的:增加椎间隙的宽度,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改善局部循环和水肿。牵引重量7—15kg,抬高床足做反牵引力牵引时间:2W,每天2次,每次1-2小时护理措施(三)治疗配合(三)治疗配合2、理疗和推拿:作用:缓解肌痉挛3、应用腰围:起保护的作用,但不宜久用4、引流的护理:注意保持引流通畅5、换药:及时换药,保持局部清洁24护理措施(三)治疗配合(三)治疗配合66、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时间:手术后时间:手术后77天开始天开始作用:增加腰背肌肌力、预防肌萎缩、增加脊柱稳作用:增加腰背肌肌力、预防肌萎缩、增加脊柱稳定性。定性。次数:每日次数:每日3-43-4次,每次次,每次5050下,循序渐进。下,循序渐进。注意事项:腰椎有破坏性改变、感染性疾患、年老注意事项:腰椎有破坏性改变、感染性疾患、年老体弱及心肺功能障碍的病人不宜进行体弱及心肺功能障碍的病人不宜进行。。25腰背肌功能锻炼26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护理运动、感觉的观察术后6小时观察双下肢运动、感觉恢复情况。排尿卧床排尿翻身6小时后帮助病人翻身,保持脊柱平衡。功能锻炼术后第一天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三天进行腰背肌锻炼(仰卧法)术后第四~七天进行腰背肌锻炼(俯卧法)27护理措施(五)健康指导(五)健康指导1、避免慢性损伤:避免长时间坐位,定时活动。2、腰背肌训练:继续卧床休息3周后佩带腰围下床活动。坚持功能锻炼,一个半月内不弯腰。3、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