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骨与关节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三节化脓性骨髓炎病人的护理定义定义分类分类好发部位好发部位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致是由化脓性致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病菌引起的骨膜、骨、骨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创伤后骨髓炎外源性急性骨髓炎外源性急性骨髓炎最多见最多见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的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的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好发部位炎常见的好发部位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病因1、细菌入侵2、抵抗力下降reservedreservedReserved金黄色葡萄球菌(二)发病机制1、好发部位:股骨下段、胫骨上段及肱骨的干骺端是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好发部位。2、感染途径:化脓病灶转移血源性骨髓炎直接感染引起邻近组织蔓延(二)发病机制3、蔓延扩散:感染性病灶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进入血循环菌栓受阻于长骨骨骺端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发病前大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病前大多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原发性化脓性感染病灶;此外,外发性化脓性感染病灶;此外,外伤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伤也可能是本病的诱因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1、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11)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22)患肢局部持续性疼痛及压痛)患肢局部持续性疼痛及压痛((33)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破入软组)当骨膜下脓肿形成或已破入软组织中,才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织中,才出现明显的局部红、肿、热、痛。脓肿穿破组织可形成窦道。痛。脓肿穿破组织可形成窦道。((44)可并发病理性骨折)可并发病理性骨折辅助检查辅助检查1、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都在10×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2、血培养可获致病菌,在寒战高热期抽血培养或初诊时每隔2小时抽血培养一次,共三次,可以提高血培养阳性率。3、局部脓肿分层穿刺,在压痛最明显的干骺端刺入,边抽吸边深入,抽出浑浊液体或血性液可作涂片与细菌培养。4、X线检查。起病后早期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当微小的脓肿合并成较大脓肿时才会在X线片上出现干骺区散在性虫蛀样骨破坏5、有条件者可行MRI及CT检查11、体温过高与急性感染有关、体温过高与急性感染有关22、疼痛与局部炎症有关、疼痛与局部炎症有关33、活动无耐力与局部感染和疼痛有关、活动无耐力与局部感染和疼痛有关44、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脓肿穿破皮肤,形、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有关成窦道有关55、营养失调与感染中毒,体温过高消耗、营养失调与感染中毒,体温过高消耗有关有关66、有外伤的危险与发生病理性骨折有关、有外伤的危险与发生病理性骨折有关77、组织灌注量改变与感染性休克有关、组织灌注量改变与感染性休克有关1、病人体温恢复正常2、疼痛得到缓解3、减轻焦虑4、恢复肢体功能治疗原则为:全身支持治疗,抗治疗原则为:全身支持治疗,抗生素控制感染,患肢制动,尽早生素控制感染,患肢制动,尽早行开窗引流术行开窗引流术(一)一般护理(一)一般护理(二)病情观察(二)病情观察(三)治疗配合(三)治疗配合(四)心理护理(四)心理护理(五)健康指导(五)健康指导(一)一般护理1、体位:维持肢体于功能位,限制患肢活动。2、饮食:三高饮食,热量2000-3000kcal3、基础护理(二)病情观察注意体温的变化局部情况肌肉萎缩情况引流是否通畅(三)治疗配合1、控制体温2、合理应用抗生素3、全身支持4、缓解疼痛置管引流前护理心理护理应持有高度同情心和责任感,做到细心护理,与患者建立起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进行有关骨髓炎的病因、预防及治疗宣教,重点是让病人和家属了解该治疗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置管引流后的护理常用冲洗液:(1)0.25氯霉素溶液;(2)0.1洁霉素溶液;(3)1万U/100ml庆大霉素溶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