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运动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第一节常用骨科护理技术一、牵引的护理是利用适当的持续牵引力和对抗牵引力,以达到整复和维持复位的目的【适应症】1、复位和固定(骨折、脱位)2、治疗肌肉痉挛、消除肢体肿胀3、矫正和预防关节挛缩畸形4、为骨与关节的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创造条件5、炎症肢体制动和抬高、拉开粘连【禁忌症】1、皮肤损伤、炎症、肌肉力大患者2、开放性创伤污染严重及牵引处炎症、局部骨病、严重骨质疏松者【术前准备】患者、用物、手术过程一、皮牵引胶布粘贴绷带包扎二、骨牵引适用:尺骨鹰嘴、股骨髁上跟骨颅骨重量:部位而定颅:3~4kg尺:2~4kg股骨髁上:患者体重1/8~6/1胫骨结节:7~8kg跟骨:4~6kg【术后护理】1、维持牵引的有效效性:体位、长轴2、皮牵引时:胶布、扩张板位置3、骨牵引:预防感染、移动情况4、健康教育:(1)观察末梢血循环(2)移动、重量(3)进行功能锻炼二、石膏绷带固定的护理1、骨折整复后的固定2、关节损伤和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3、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手术修复后的制动。4、急慢性骨与关节炎症的局部制动。【禁忌症】【适应症】5、矫形手术后的固定。6、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不宜夹板固定者1、全身情况差,心、肾、肺2、伤口疑有厌氧菌感染3、孕妇禁忌做躯干部大型石膏固定,4、年龄过小、过大、体力衰弱者,禁忌做大型石膏【术前准备】患者、用物、过程【手术过程】1、体位2、侵泡石膏3、固定4、整理5、记时间6、未干前局部检查【术后护理】1、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干燥2、为预防肢体肿胀及出血须抬高患者3、防止便秘4、避免局部皮肤受压5、拆石膏注意事项第二节骨折患者的护理【定义】骨的完整性及连续性中断,【分类】(一)病因外伤性直接暴力间接病理性:肿瘤、骨髓炎、结核(二)与外界是否相同闭合性开放性(三)程度及形态完全性不完全性(四)时间1~2周2~3周(五)稳定性稳定性(复位后不易错位)不稳定性(易错位)横行、青枝嵌入、裂缝、压缩等【骨折的愈合】分三期1、血肿机化期(纤维粘连期)需2周2、骨痂形成期:4~8周3、骨痂形期:8~12周【影响愈合因素】(一)全身因素:年龄、健康、代谢紊乱、肿瘤、营养(二)局部:血运差、软组织损伤重、错位明显、嵌入组织多、感染(三)医源性因素:清疮不彻底、治疗不当、发复复位过度牵引、固定不当、过早功能锻炼【骨折愈合标准】1、无压痛、无叩击痛2、无异常活动3、X线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模糊4、解除固定:观察2周不变形。【临床表现】(一)全身:1、休克2、发热(二)局部1、畸形2、异常活动3、骨擦音及骨擦感(三)其他1、疼痛与压痛2、肿胀与淤斑3、功能障碍(三)骨折并发症1、脂肪栓塞综合症:因脂肪滴由骨髓中释出进入破裂的静脉窦内,引起肺、脑栓塞。2、重要内脏器官损伤:肝睥、肺、膀胱、直肠3、周围重要组织损伤:血管、神经、脊髓4、骨筋膜室综合症:骨、骨间膜、肌间隔、深筋膜形成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处理原则】(一)现场急救1、迅速判断病情:时间、原因、部位、伤后情况2、抢救生命:危及生命3、包扎伤口:以免加重污染4、妥善固定:减轻疼痛,便于运送、防止进一步损伤5、迅速运送:【处理原则】1、复位手法复位手术复位2、固定外固定内固定3、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1)饮食(2)生活护理(3)防止压疮2、疼痛护理3、观察末梢循环:手术伤口疼痛术后2~3天缓解4、并发症:(1)脂肪栓塞综合症:长骨骨折(2)骨筋膜室综合症:发生坏死或坏疽(3)缺血性肌挛缩:5、手术前后护理:皮肤、患肢、伤口、基础护理6、指导功能锻炼:(1)早期:1~2周,促进血循环(2)中期:2~3周,由被动转为主动活动(3)后期:6~8周,牢固,加强主动和负重活动常见四肢骨折患者的护理(一)锁骨骨折患者的护理【病因】(直接、间接)1、多由间接暴力引起(成人)手掌及肘着地引起斜形可引起肩部着地儿童引起青枝骨折2、少数由直接暴力引起(少见)粉碎性骨折【临床表现】1、疼痛、肿胀、肩部活动加重。2、畸形:患侧肩下垂好发锁骨中外3/1段3、异常活动4、局部压痛、骨擦音近端向上、后移位远端由上肢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