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第三章蛋白质组学FromTissuestoTargetsto…..AHealthyLifestyle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背景�基因组(genome),由英文“基因(gene)”和“全部”得来,意为“全部基因”的意思,它已成为21世纪人们的日常熟语。CEQ™8000forDNAsequencingandfragmentanalysisSNPstreamTMforSNPgenotypingP/ACE™SystemMDQforoligonucleotidepurity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生物学家提出并实施了人类基因组计划,预计用15年的时间,30亿美元的资助,对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进行测定,希望在分子水平上破译人类所有的遗传信息,即测定大约30亿碱基对的DNA序列和识别其中所有的基因(基因组中转录表达的功能单位)。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2002年2月12日,历时10载规模庞大的、复杂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令人兴奋的完成了,报道了99%的人类基因组序列。从这一刻起,生物学被重新划分为前基因组和后基因组两部分,科学家们认为,生命科学已经人了后基因组时代。信息让我们疯狂?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DNA序列信息不能预测:�①基因表达产物是否或何时被翻译;�②基因产物的相应含量;�③翻译后修饰的程度;�④基因剔除或过表达的影响;�⑤遗留的小基因或小于300bp的ORFs的出现;�⑥多基因现象的表型。�此外,mRNA水平的测量并不能完全揭示细胞调节,蛋白质和mRNA之间的相关系数仅为0.4~0.5,还存在转录后加工、翻译调节以及翻译后加工等。故而,“基因组时代”的迅猛发展同时激起了人们对“后基因组时代”的需求。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第一节蛋白质组学概述�蛋白质组(proteome)是指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及其存在方式。�从蛋白质组的定义上就可以清楚看出,蛋白质组学不同于传统的蛋白质学科之处在于它的研究是在生物体或其细胞的整体蛋白质水平上进行的,它从一个机体或一个细胞的蛋白质整体活动的角度来揭示和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2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1982年,Anderson提出了绘制人类蛋白质图谱的设想。�1986年,第一个蛋白质序列数据库SWISS-PROT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建立。一.蛋白质组学概念的提出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1994年澳大利亚学者Wilkins和Williams首先将蛋白质组定义为“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这个概念的提出标志着一个新的学科-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的诞生,即定量检测蛋白质水平上的基因表达,从而揭示生物学行为(如疾病过程和药物效应),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的学科。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思路与策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生物体内所有蛋白质的功能信息。这些蛋白质,不仅包括基因转录产物直接翻译的蛋白,还包括转录产物选择性剪接后所编码的蛋白以及翻译后修饰的蛋白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采用了两种策略,一种可称为“竭泽法”,另一种策略可称为“功能法”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竭泽法�即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研究技术分析生物体内一个组织或器官尽可能多乃至接近所有的蛋白质,这一类蛋白质组学研究也被称为表达蛋白质组学或组成蛋白质组学。�如肝脏蛋白质组学计划: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第八届国际蛋白质组学大会于2009年9月26-30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贺福初院士荣获“成就奖”,并应邀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系统介绍了他所领导的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及其重大进展。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这种观点从大规模、系统性的角度来看待蛋白质组学,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与基因组学相对应的研究内容,也更符合蛋白质组学的本质。但由于蛋白质组是一个多样的动态过程,同一机体虽然基因序列相同,但在不同组织、不同器官,甚至不同的发育阶段、不同外界刺激、不同病理状态下,细胞内蛋白质的表达也不尽相同。因此该策略只能达到一个无限接近的目标。3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功能法�研究不同时期细胞蛋白质组成的变化,如蛋白质在不同环境下的差异表达(如正常细胞和异常细胞之间、细胞用药和不用药之间),以发现有差异的蛋白质种类为主要目标,因此又被称为差异蛋白质组学。科研仪器学蛋白质组学这种观点更倾向于把蛋白质组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的手段和方法,也是蛋白质组学在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