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号”,正确书写“笼罩、薄雾、人声鼎沸、沸腾”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学重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1、谈话引题:同学们,你们看过海水涨潮吗?(出示海水涨潮的课件,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描述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的景象。)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河流。2、师: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那么,作者眼里的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通过预习,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特点的词语(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天下奇观)3、(课件出示“观”)设疑:什么是“天下奇观”?“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快去读读课文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师纠正读音。(课件出示生字词)多音字“颤”在“颤动”一词中读chàn,不读zhàn;“闷”在“闷雷”一词中读mèn;“薄”在“薄雾”一词中读bó;“镇、罩、逐、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课件出示)重点解决:“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声鼎沸、若隐若现、漫天卷地、奇观、屹立、笼罩、齐头并进、人山人海”等词语。5、反馈交流,教师重点检查“观潮、屹立、人声鼎沸、蒙蒙的薄雾、昂首东望、山崩地裂、恢复、颤动”等词的读写。6、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课件出示词语)7、指导难写、易错的字:“昂”的下部左边不要加撇;“若”的下部不要写成“古”;“罩”的上部是“罒”,不要写成“日”。8、(课件出示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9、交流读文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10、师生共同梳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自然段):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部分(2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第三部分(3、4自然段):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5自然段):大潮离去时的景象。11、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三、巩固练习打开“基础训练-《观潮》”,一起来闯关吧!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板书课题)我们虽然没有亲自欣赏过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但是通过阅读和展开想象,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2/52、(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学生汇报: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教师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二、精读课文,品文赏潮(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景象。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喜欢“潮来前”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潮来时”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潮头过后”景象的分为一组。)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情况。3、各小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汇报。潮来前:预设:生1:我们小组通过读第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并把描写潮来前景象的重点词语画了出来。(如:薄雾笼罩宽阔若隐若现)生2:我通过品读这些词语,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