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小学启蒙教育VIP免费

谈小学启蒙教育_第1页
1/3
谈小学启蒙教育_第2页
2/3
谈小学启蒙教育_第3页
3/3
谈小学启蒙教育作者:廖文胜来源:人民教育2013年12期有人问,教育的责任是什么?我想,教育的责任就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有益于家庭、社会和国家的人。小学的教育责任是什么?就是启蒙。就是在6年的小学阶段,開启学生的智慧和生命的潜能。这是小学教育领域要做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一项工作。只有把这项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了,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教育的科学、全面发展。小学教育在我国传统教育时期叫“蒙学”。学生入学叫“发蒙”。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学习结合起来,就叫作“启蒙”。在民间,人们把小学生入学比喻为“拴牛鼻绳”。这个比喻很耐人寻味。启蒙,其实是前人对6年小学阶段的一种很科学的界定。而“拴牛鼻绳”则是对蒙童进入系统学习过程的绝妙比喻。对这些概念进行认真探究,有助于深刻认识和理解教育的责任。过去有一种理解,“启蒙”的“启”,就是“释疑解惑”,就是将经典的知识编写成各类教材讲授给学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其错误之处就像房子建好就迫不及待装修一样。主观动机很好。至于效果如何,则是另一回事。所以人们也常说,装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房子装修完毕,总会发现一些遗憾之处。但作为教育而言,却是断断不能成为这种遗憾的艺术的。无论是“启蒙”之“启”,还是“释疑解惑”,对学生而言,都是讲求阶段性的。何为讲求阶段性呢?我们知道,新建的房子是不能马上装修的,砍伐的新树是不能马上做家具的,因为新建的房子马上装修经不起四季气候的变化,刚砍伐的木材做家具会变形。同样的道理,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的这一“发蒙”过程,也不可草率,要慢慢来,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必经阶段,即“启”的阶段。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启”呢?“启”就是把学生心灵的窗户全打開。就像一栋新建的房屋,装修前要先把窗户打開通通风;就像砍伐的新树,做家具前要先搁置、晾干、定型。因此,“启”就是通风,通后天知识之风;就是先搁置、晾干、定型,以培养其接受后天环境各种变化之能力。中国传统教育里,对“启蒙”之三昧其实是有真知灼见的,所以才一直强调“启蒙”之作用。但之所以在实践中背离了这些明确认识,是一定的历史原因造成的,其结果使得传统教育未能沿着科学的方向深入研究下去。以前的政治体制是封建世袭制,皇帝的儿子出生后就要接受最好的教育,以求顺利“接班”。对皇室后代的教育,政治性、目的性都很强。这种皇室教育先天性地隐藏着急于求成、揠苗助长的主观意图。由此造成的教育误区,又深刻影响着当时各地的平民教育。这种影响是普遍性的、根深蒂固的,形成了整个教育的功利目的。现代教育认为,一流的教育资源、一流的教育环境,是良好教育的重要保障,但是否必然会产生出教育的硕果,却是理论上无法证明的。这一观点相对比较科学和客观,也能够让人信服。事实上,历史上像皇室教育这样的模式,培养出的杰出人才屈指可数。传统教育下出现的人才,很多都具有偶然性,缺少典型性和普遍性。比如说三国时的曹氏父子,曹操接受的教育,肯定与两个儿子曹丕、曹植接受的教育截然不同。但从三人的人生轨迹来看,我们很难做出判断,到底是哪种教育的效果更好或更有普及价值。再比如,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的南唐后主李煜,显然是受过一流皇室教育的其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国君,但最终他却成了艺术家。究其原因,这种教育在实践中主观性、目的性太强,忽略了学生与生俱来的秉赋,或者说在重要的教育启蒙阶段,没有做好“启”的工作。传统教育在实践上,常常是把先验的事物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后,再去给学生“释疑解惑”。而“释疑解惑”的效果与程度也很难考量。大多数情况下,是学生靠自身努力去“通风”、“定型”。这同时还受很多客观条件的约束,多是个别现象,不具普遍意义。比如我们常说,“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可实际情况是,有的泉水出山后照样很清澈,原因是溪流经过的河床被洗刷得很干净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教育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启”的另一层含义,是让学生学会改善自我,改掉先前无序、随意的行为,接纳新规则,建立新秩序。这一过程就像古代的江湖人学武艺一样。例如,《侠义英雄传》中描述过这样的情形:“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谈小学启蒙教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