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解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陈其奎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建议(2008,黄山)9个大方面,共28个具体问题胃酸分泌异常、H.pylori、NSAIDPPI的应用�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病的诊断�消化性溃疡病的一般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抑酸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其他药物治疗�NSAID溃疡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病并发出血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病的复发及预防一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1.消化性溃疡病是指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发生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黏膜肌层;常发生于胃酸分泌有关的消化道黏膜,以胃、十二指肠为最常见。Benigngastriculcer2.消化性溃疡在我国人群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有资料报道占国内胃镜检查人群的10.3%-32.6%。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率虽有下降趋势,但目前仍然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疾病之一一消化性溃疡病的定义与流行病学二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十二指肠黏膜的损害因素和黏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平衡有关。其中胃酸分泌异常、H.pylori感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广泛应用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病的最常见病因攻击-防御因子的平衡是维护胃健康的基础1963年Shay和Sun提出:胃粘膜攻击--防御因子平衡理论AggressiveFactorProtectiveFactor二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4.胃酸在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无酸无溃疡”(nopH,noulcer)制酸成为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核心二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5.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病最重要发病原因之一。其致病能力取决于引起组织损伤的毒力因子、宿主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无幽门螺杆菌无溃疡”(noHp,noulcer)1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全球最广泛的感染之一2不作治疗,终身带菌3Hp可引起许多严重后果420余年对Hp诊治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产生深刻影响关于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率1.Hp感染在世界各地都较常见,约半数的人口其胃内有Hp定植。2.Hp的检出率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种族、不同人群之间有很大差别:�一般为31%-79%�多数在40%左右�部分发展中国家高达95%以上关于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过程1.意大利病理学家GiulioBizzozero,于1892年首次发现狗胃内的螺旋菌。2.1906年,Dr.W.Krienitz首次发现人胃癌患者胃黏膜中有螺旋样细菌;3.1972年,中国学者发现痢特灵可以治愈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4.1983年由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先从慢性胃炎患者胃窦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Hp成功Hp的微生物学1.长约3μm,宽0.5μm,呈“S”形,Gram染色阴性2.电镜下见菌体末端钝圆,无明显的顶端凹陷,更无逐渐变细现象。多具有位于细菌一端的鞭毛,长约3-5μm,1-6根不等,鞭毛外有鞘包裹,直径9-12nm,与鞘的总直径30-35nm,鞭毛末端呈圆球状或卵圆形。细跑壁光滑与细胞膜紧密相贴关于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肠上皮化生胃增生性息肉MALT淋巴瘤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FD)幽门螺杆菌感染Hp与上消化道以外疾病的关系冠状动脉疾病酒渣鼻慢性蕁麻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儿童发育迟缓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二.消化性溃疡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6.NSAID乃是消化性溃疡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而且在上消化道出血中起重要作用NSAID的临床应用抗炎、镇痛肌肉-骨骼疼痛风湿性疾病心、脑血管病(预防)大肠癌(预防)根据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1)水杨酸类:如阿司匹林和水杨酸钠(2)吲哚类:如消炎痛(吲哚美辛)、奇诺力(3)吡唑酮类:如保泰松(4)灭酸类:如氟灭酸、双氯灭酸及扶他林(5)丙酸衍生物:如布洛芬、优布芬和萘普生(6)其它:如炎痛喜康NSAIDs分类�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血小板功能不良�急性肾功能衰竭(易感者)�水钠潴留致水肿�药物性肾病(止痛药相关性)�过期妊娠和分娩抑制�过敏NSAIDs的主要副作用因使用NSAID引起的胃肠道溃疡称NSAID相关性溃疡或NSAID溃疡。长期服用NS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