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决议落实情况调研报告20*年1月,市人民政府向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提出《关于加快实施河道整治的议案》,大会接受了这个议案并作出了《关于加快河道整治的决议》,要求从20*年起,用三年时间对全市急需疏浚的各级河道进行全面整治。为了解决议的贯彻落实情况,根据人大2008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于四月中下旬开展了调研,其间,部分常委会领导及组成人员参加了集中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任务完成情况从完成工作量方面看,当时计划疏浚一级河道2条段,长61.91公里;二级河道6条段,长41.75公里;三级河道125条段,长352.98公里;四级河道1111条段,长922.65公里。总动土量2608.7万方。截止20*水利年度结束,实际完成一、二级河道16条段,长128.48公里,超额完成23.9%;三级河道139条段,长393.*公里,超额完成11.35%;四级河道1804条段,长1769.81公里,超额完成91.8%。总动土量达2930.02万方,超额完成12.3%。从工程标准方面看,议案中设计的工程标准为:一、二、三级河道3.0m以上河坡不动,下坡按原设计标准疏浚。四级河道的深度圩田地区一般不小于2米,其他地区一般不小于2.5米。清除水面恶性水生植物,做到底清、面洁、岸净。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及时调整思路,在20*年后,自加压力,提高标准,与环境打造融为一体,增加“线畅、坡绿”的要求,具备条件的河坡做到整形出新,并且全部绿化到位。20*年,为切实改变河道脏、乱、差的状况,延长疏浚周期,美化人居环境,组织开展了以清除水生恶性植物、清除河坡垃圾和建立长效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两清一建”工作,共清除恶性植物1386.4万平方米,清除河坡垃圾8.5万立方米。建立健全了管护制度,落实管护经费和管护主体,并落实了管护人员1012名。从整治的效果看,河道整治的效益已开始显现。20*年6月,全市降雨量仅为45毫米,为30年来同期平均值176.6毫米的第1页共10页四分之一,旱情特别严重,而经过疏浚的河道能正常灌溉。20*年水稻栽插期间正逢干旱少雨,而我市水稻能正常载插;在7月上中旬旱涝急转的情况下,能及时排涝。真正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保障了群众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河道整治工作也得到上级的认可和表彰,20*年度我市荣获XX市农村水利建设一等奖,20*年度我市被XX省财政厅、水利厅评为河道整治工作先进(县)市。以河道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得到了上级领导及外地参观人员的高度赞赏。总体上看,市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能按照市政府议案和人大决议的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克服资金短缺等不利因素,提前、超额、超标准完成了目标任务。通过河道整治不仅疏浚了河道,而且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主要做法(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治河道,规划先行。在全面分析各级河道淤积现状的基础上,市政府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了《河道整治三年攻坚方案》,并对三年的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同时,注重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完善规划。在20*年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从重点解决水源不足问题和避免今后国家实施连申线高等级航道重复投资的角度考虑,及时决定暂缓焦港河整治工程;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市政府按照“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及时调整了四级河整治项目,把镇区及13个现代化示范村水环境建设及一般村庄内淤塞及污染特别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首先付诸实施。在落实工程项目时,将河道整治与农村“三清”工程、“六清六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现代化示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建设、小城镇建设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统筹安排,促进了农村环境的全面提升。(二)加强领导,强势推进。为使全市广大干群达成共识,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人大第2页共10页关于整治河道的决议上来,为河道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市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市镇两级均成立了河道整治领导组,为河道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市水...